从呼和浩特到乌兰察布,内蒙古正以“绿能+算力+产业”的独特优势,吸引着数字经济企业的目光。10月31日,在由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和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主办的内蒙古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招引座谈会上,多家数字经济企业分享了扎根内蒙古的实践经验,共同勾勒出一幅政企携手、创新驱动的发展图景。

 政策赋能:从“东数西算”枢纽到企业成长“加速器”
内蒙古地处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腹地,是全国唯一同时承担国家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双重使命的地区。近年来,内蒙古密集出台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全周期护航。2025年,内蒙古聚焦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布局了包含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在内的十大产业集群。其中,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涵盖算力经济、数据产业等业态,产业分布于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
会上获悉,自2023年以来,内蒙古以和林格尔新区、乌兰察布大数据产业园为核心载体,累计签约落地算力产业项目260个。今年前三季度,内蒙古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到位资金同比增长31.6%。
“足够近,足够快。”这是中金数据集团总裁助理王丹丹谈及集团坚定重仓乌兰察布的感受。中金数据集团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高新区规划部署超大型信息化园区,目前,一期园区355MW已经交付使用。王丹丹分享了“76天”这个数据,她说,从规划批复到建成送电,刷新了该集团纪录,实践验证了“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的区位价值。
 绿能筑基:算力与清洁能源的“双向奔赴”
内蒙古气候凉爽干燥,可大幅降低数据中心制冷能耗。同时,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绿电供给充沛,为数据中心实现绿色低碳运营提供了坚实保障。当日,中诚力锘(内蒙古)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少阳表示,公司在乌兰察布建设的“工业元宇宙超算中心”,规划部署1.6万台高密度机柜,总算力预计达数万P级别,时延低于5毫秒。通过磁悬浮氟泵空调等技术实现极致节能。“绿电占比将达100%。”他表示,项目建成后将直接连接京津冀地区,覆盖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多元算力需求,有望带动千亿级产业链投资。
 生态共建:从单点突破到产业集群崛起
在和林格尔新区,东方国信的智算园区仅用18个月完成项目起步到多栋楼宇能承接订单的过程。截至目前,园区累计投用及待投用机柜对应电力规模超220MW。北京东方国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韩野感慨:“目前,我们的园区已开始服务行业头部企业,这也是对内蒙古算力环境的高度认可。未来,公司计划继续加大对内蒙古的投资,实现算力价值最大化利用。”
内蒙古中关村智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打造的“呼和浩特·中关村智酷人才与产业创新平台”,是京蒙区域协作战略框架下的一个落地项目,自2019年签约启动以来,累计培育、引进了107家科技型企业,共同创造了超过23亿元的总产值。同时,构建了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已实现每年为内蒙古定向培养超过2000名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服务升级:“保姆式”帮扶跑出签约到投产“加速度”
“项目初期,呼和浩特市协调多部门解决了人工智能及数字安全建设现状调研难题,一周完成与14个部门的对接,我们深切体会到什么是保姆式服务。在项目整个过程中,政府推行的各项‘帮办代办’机制让我们少走了无数弯路,效率大幅提升。”360数字安全集团城市二部技术总监丁宝回忆落地过程时说,“内蒙古的营商环境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8个月就实现了从洽谈、签约、选址等全部流程,这样的推进速度在行业内实属罕见。”
场景多元:以“人工智能+”行动赋能应用场景
内蒙古能源、农牧业、生态资源丰富,目前正以“人工智能+”行动赋能应用场景。电力能源领域,鼓励电力企业建设大模型,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需求预测、运行调度、智能巡检、故障诊断维护等场景应用。支持煤炭企业加强大数据分析、机器视觉、无人驾驶等技术在煤炭开采、运输等领域应用。
现代农牧领域,在农作物精准种植、病虫害监测与防治等领域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鼓励养殖企业应用生物胶囊、智能穿戴设备等技术。支持草种业推广应用无人机、智能传感等技术。
生态环境领域,推动建设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大模型,开展污染排放监测、资源回收管理、生态系统保育修复、草原资源保护等领域数据融合应用与智能分析。低空经济领域,支持利用空天遥感、无人机、激光雷达等智能技术及设备,加强对森林、草原、湖泊、荒漠、湿地等进行智能监测、评估,提升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与保护治理智能化水平。
资料显示,今年4月,内蒙古赴北京、杭州就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产业开展精准招商推介活动;这一周,内蒙古继续赴两地推介数字经济产业、考察企业,密集的推介透露出当地发展新兴产业的决心。当日,快手智能云科技、北京中联蜂巢、日本游戏公司CTW Cayman(开曼)等近50家企业参会。会后,内蒙古招商代表前往蚂蚁科技集团、亿安天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考察对接。(侯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