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雅加达11月1日电(记者冯钰林 叶平凡)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印尼大唐金光电力有限公司正以人才培养为纽带,持续深化中印尼能源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连续组织印尼籍员工赴华培训,公司在促进技术共融、提升本地员工专业水平、推动项目提质增效等方面成果显著,成为中印尼能源合作中“软联通”的生动实践。
持续派员赴华学习 搭建合作桥梁
2025年,大唐金光公司先后选派两批印尼籍业务骨干赴中国学习交流。首批四名员工——萨卜汉、丁达、西吉特和艾迪,于9月参加了由中国大唐集团组织的“共铸卓越,共享未来”专题培训。为期12天的课程涵盖智慧电厂技术、新能源管理等内容,并安排了托克托发电厂等项目的实地考察。
“从超大规模集中发电项目到远程集控的风光储电站,中国在能源清洁化、智能化领域的创新实践令人惊叹。”萨卜汉在培训分享会上表示。他指出,中国的智能控制系统为印尼电厂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借鉴。
10月,公司再次组织第二批四名骨干员工赴华,参加由中国商务部主办的“一带一路”国家大型燃煤电厂运维技术培训班。本次培训更加聚焦专业技能,涵盖燃煤电厂运行维护、设备管理和故障诊断等核心内容,为印尼员工提供了系统学习中国先进发电技术的平台。
技术与文化并重 促进理解互信
两批培训虽然主题各异,但都兼顾了技术学习与文化体验。在大唐集团培训中,学员们不仅了解了电力生产的智能化管理模式,还参观了光伏治沙项目。“在中国参访期间,我看到技术与管理协同的重要性。光伏治沙项目既解决了能源问题,也改善了生态环境,这种理念值得我们学习。”丁达说。
第二批参加商务部培训的员工在学习运维技术的同时,也深入了解了中国工程文化。“在培训班上,我们学习了最新的燃煤电厂运维技术,也感受到了中国工程师精益求精的精神。”来自苏拉威西肯达里发电厂的萨哈曼表示,“这种专业精神将直接影响我们回国后的工作方式。”
培训期间,学员们还参访了北京历史文化遗址和现代工业基地,体验了中国高铁与智能电网建设,深刻体会到中国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这种文化理解为后续的技术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培训成果落地见效 推动项目提质增效
赴华学习成果已在印尼本地项目中得到应用。西吉特在参加培训后,将学到的光伏设计理念应用于公司屋顶光伏项目,优化设计方案后,项目发电效率显著提升。另一位卡尔登电厂参培工程师也表示,借助在培训中掌握的设备诊断技术,成功解决了锅炉长期效率偏低的问题。
公司管理层高度重视培训成果的转化与推广,专门成立“赴华培训成果转化小组”,确保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效落地。同时,公司建立内部培训机制,由赴华员工担任讲师,将学习成果分享给更多员工,带动全员共同提升,形成知识传播的“倍增效应”。

深化合作机制 推动共赢发展
两次赴华培训不仅提升了员工个人能力,更深化了中印尼能源合作的战略互信。通过持续的学习与交流,大唐金光公司搭建起中印尼技术专家间的常态化沟通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印尼能源企业与中国设备供应商开展更紧密的合作。同时,公司与中国研究机构展开联合研究,探索适应印尼本地条件的能源技术方案。
未来,大唐金光公司计划将赴华培训常态化,每年选派优秀员工赴中国学习,并邀请中国专家来印尼交流指导,推动技术与文化的双向互动。公司还计划建立“中印尼能源技术联合创新中心”,为两国能源合作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撑与人才保障。
大唐金光公司表示,将继续秉持“以技术交流促合作、以人才培养促共赢”的理念,助力印尼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携手推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印尼能源合作走向更高质量、更深层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