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怀远:“无人铁牛”下地干活 首次亮相“吸人眼球”

来源:怀远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5-11-05 18:00:28

11月3日,深秋的皖北大地,稻浪翻滚,满目金黄,一台首次亮相的“神秘”收割机正大显身手。

在位于怀远县的安徽农垦龙亢农场稻田里,这台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收割机正自如穿梭。它沿着预设路线稳定前行,巨大的割台将成熟的糯稻揽入“怀中”,脱粒、集粮、卸粮等动作一气呵成。行进路线笔直如尺,转弯掉头精准流畅,在田野上划出道道规整轨迹,仿佛在用科技之笔描绘着丰收画卷。

“这是基于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实现的无人化智能作业。”高级农艺师刘俭向嘉宾介绍,农机手只需在手机APP上输入田块边界和作业指令,智慧农业系统就能自主规划最优路径。“从识别环境、自动行进到精准收割、定点卸粮,全过程无需人工干预。”此外,其损失率只有2%左右,优于传统人工收割机。

操作手王彤现场演示了操作流程。“第一步是‘电子圈地’。”他一边操作手机APP一边解释,“在电子地图上圈出田块边界后,系统会根据上传的经纬度数据,结合AI算法自动生成最优作业路线。”他特别说明,系统会像经验丰富的“老把式”,根据田地形状智能选择“回”字型等收割方式,确保覆盖无死角。

这项技术的意义远超“无人”操作本身,它正深刻变革着农业生产模式。“实现全流程无人化后,一位操作员可同时管理两到三台收割机。”王彤说,操作人员无需忍受日晒尘土,通过电脑或手机就能实时监控多台设备,并进行远程调度。这不仅大幅减少了人力投入,降低了劳动强度,更在争分夺秒的“三秋”时节实现了“人歇机不歇”的高效作业。

作为第三届沿淮糯稻产业集群建设大会的调研首站,这台“智慧铁牛”的首次亮相,立即吸引了全场嘉宾的目光。与会专家认为,无人农机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显著提高收割质量和效率,减少粮食损耗,降低生产成本,对提升沿淮糯稻产业集群竞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到“指尖轻点、运筹帷幄”的智能管理,怀远田野上驰骋的无人收割机,正以其精准稳健的姿态,勾勒出中国现代农业的清晰图景,深刻重塑这片古老土地的生产方式与发展脉络。(谢勋章)

相关推荐
安徽怀远:玉米收获超五成 抢收烘干日夜不停

近日,怀远县74万亩玉米进入成熟收获期,连续的阴雨天气导致大型玉米收割机无法下田作业,给收割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

安徽怀远:以特色诊疗为抓手,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怀远县县创新实施“一院一品”强专科、“远程心电”通脉络、“六病共管”防未病三大工程,聚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

安徽省冬泳公开水域系列赛走进蚌埠怀远

10月8日上午,安徽省冬泳公开水域系列赛在怀远县淮滨湿地公园铁人三项训练基地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近500名游泳爱好者报名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