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发改委:加强五方面对接以推动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6-09-12 14:57:00

中国东盟信息港

图为9月11日林念修在第二届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上发言

新华社信息南宁9月12日电(记者李滨彬、向志强)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11日在2016年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上表示,作为推动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的中方牵头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中央网信办、工信部等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各国政府部门间的务实合作,从需求、机制、政策、产业、融资等五方面加强对接,积极推动中国—东盟信息港尽早建成并发挥效益。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正蓄势待发,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也深刻影响着中国和东盟各国。林念修表示,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启动一年来,已成为加强中国与东盟信息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提升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层次的重要载体平台,呈现出“三个加速”的发展态势。

基础设施互联加速。亚太直达国际海底光缆建成投入运营,中越、中缅跨境光缆系统完成扩容,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和一批新的跨境陆地光缆、海底光缆也在加速建设,信息港已初步形成了服务中国—东盟的网络大通道,正在向“天地海”网络一体化的新目标迈进。

经贸合作日益加速。2015年,中国与东盟的跨境电子商务达到782亿美元。网上东博会、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平台、中国新加坡经贸合作网等一批平台相继建成,明显加快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内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进程,为构建中国—东盟开放型经济体系注入了新动能。

技术合作全面加速。中国—东盟技术转移B2B对接平台、中国—东盟技术标准信息服务平台、东盟小语种辅助翻译系统等一批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完成,极大促进了人才、资本、技术等各类创新要素的合作互补,为中国与东盟国家联合开展技术创新、标准研制和技术合作提供了新支撑。

林念修表示,为加快推动信息港建设,中国将与东盟各国从五方面进一步加强对接,务实开展相关合作。

一要加强需求对接。信息港建设将注重与东盟各国的发展战略、产业布局和现实需要有机结合,兼顾好各方利益和关切。目前,广西自治区正在组织制定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总体规划,应主动与东盟有关方面进一步商议重点合作项目,推进一批示范性项目落地,让东盟各国人民切实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二要加强机制对接。充分利用中国与东盟间现有的领导人会议、部长级会议和部门高官会议等不同层级的对话交流机制,充分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等现有合作平台和机制,将中国—东盟信息港纳入中国—东盟、泛北部湾、澜沧江—湄公河、大湄公河次区域等合作范畴,共同开展双边、多边合作议题会晤,积极沟通、扩大共识、梯次推进。

三要加强政策对接。围绕双边和多边合作目标,加强技术标准、应用推广、专利保护等技术政策对接;加强物流建设、通关服务、跨境园区等贸易政策对接;加强跨境市场经营主体互信、交易商品质量和标准互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管理政策对接;共同建立开放、规范、诚信、安全的跨境区域经贸合作与发展环境。

四要加强产业对接。积极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机构组织和智库等开展多层次、宽领域、零距离的深入交流,共建开放包容的产业合作环境。鼓励支持中国与东盟各国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技术领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产业开发、应用推广,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将中国与东盟的产业合作推向新台阶。

五要加强融资对接。充分发挥亚投行、丝路基金、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等平台的作用,为优质项目提供融资支持。鼓励开发性金融机构,建立专项项目库和专项服务机制,支持推动一批项目尽快落地。同时,支持广西设立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基金,引导各方力量,参与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信息化与互联网领域建设投资。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论坛期间,中国与东盟相关企业和机构将签署金融、物联网技术应用、卫星定位等一系列合作协议。

相关推荐
安徽萧县发展改革委:打响“发令枪” 力拼“开门红”

新春复工第一天,安徽省召开“新春第一会”,吹响了持续深化改作风、提效能、快发展的“冲锋号”。安徽宿州市萧县发展改革委第一时间学习贯彻会议精神,迅速收心归位,拉高标杆、奋勇争先,铆足干劲创新局,认真当好县委、县政府参谋助手,全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

中国国家发改委:中国今年及以后投资增长还存在较大潜力

​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中国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1月18日在北京表示,今年及以后投资增长还存在较大潜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21条举措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

记者7日了解到,国家发展改革委于近日出台文件,以21条举措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