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份,欧盟非食品类消费品预警系统(RAPEX)发布了本年度第35周 - 第39周共五份召回周报,涉及176批次消费品,提及数量占前四类的消费品依然为玩具/儿童产品,电子电气设备,机动车辆和衣物/饰品。如下图所示,与八月份召回消费品排序相同,从多到少依次为:玩具/儿童产品、机动车辆、衣物/饰品、电子电气产品和其他产品;区别在于,玩具/儿童产品和衣物/饰品占比有所提升,而机动车辆和电子电气产品占比有所减少。
从表中可以明显看到,9月份玩具/儿童产品占比40%(8月份为35%),连续三个月持续增多,可见欧盟对涉及婴幼儿安全健康产品的关注度有增无减。通报原因主要在于不满足玩具安全指令(Toy safety Directive)2009/48/EC、电动玩具标准EN62115和REACH指令;值得关注的是,本次通告的儿童产品中有11例涉及安慰奶嘴、2例涉及婴幼儿奶嘴、2例涉及儿童自行车和2例涉及婴儿学步车,这些产品在今年是首次通告。
机动车辆的通报量为23%,比八月份略有降低。此次召回的汽车种类涉及轻型卡车、轿车、摩托车、拖车、皮卡车、厢式货车、公共汽车、越野车、房车、旅宿车和长途汽车;可见,召回机动车辆的种类继续增多,同时涉及的汽车品牌也更多,如Ford、Toyota、Peugeot、Renault、Polaris、Evobus、Mercedes-Benz、Unimog、Citroën、Tourliner、Fiat、Hyundai、BMW、Van Hool、Alfa Romeo、Bürstner、Lancia、MAN/Neoplan、Honda、SEAT、Maserati、Sproll和Piaggio等。提醒诸多对口欧盟市场汽车产品的企业注重产品品质、预期风险评估等基本层面的建设,加大合规力度。
服装/饰品通报量占16%,比八月份也略有提升。主要源于产品不满足欧盟通用产品安全指令(GPSD)的协调标准服装安全规范EN14682以及化学品监管体系REACH指令,此外有3例服装/饰品类的通报是因为儿童服装上点缀的小饰品易脱落形成小部件。
此次召回消费品风险类别比例如下图所示:
本月召回消费品风险类别占比从大到小依次为人身伤害风险、窒息伤害风险、化学伤害风险、电气伤害风险,起火风险和其他风险(如割伤风险、听力伤害风险和环境危害等)。其中人身伤害危险主要由通报产品数量较大的玩具/儿童护理产品,机动车辆和服装贡献的。主要涉及玩具电池部件结构缺陷,儿童自行车和婴幼儿学步车结构缺陷,便携式链锯机械强度缺陷,发令枪药粉燃烧不当,机动车辆设计缺陷和衣服绳索设计不规范等。
其中共36例通告涉及化学因素,占其首要位置的是各类塑料用品(尤其是玩具/儿童护理产品)中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有18例通告,塑化剂一直是儿童塑料产品的痼疾,其对儿童的危害极大,如影响激素(尤其是雌性激素)分泌,导致性早熟和生殖障碍,欧盟从未放松对塑化剂的监控,因此相关玩具企业应高度关注塑料玩具的塑化剂管控和检测,避免产品因召回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其次为饰品中的重金属总量,主要铅、镉和镍,其中铅和镉元素对人体尤其是儿童的危害极大,会引起血液甚至全身疾病,而镍是一种高度致敏金属,会引起过敏及皮肤炎症;然后为手套皮革中的六价铬(Hexavalent chromium),纺织品中的偶氮染料,车辆方向盘罩中的多环芳香烃(PAHs),电池化学风险,欧盟化妆品安全规范管控的各类物质,分类、标签和包装(CLP)方面化学风险等。
关于窒息伤害风险、电气伤害风险,起火风险相关的消费品召回原因汇总如下:
对于机动车辆类消费品,其召回的主要原因汇总如下:
起动继电器缺陷,这可能导致车辆的无意中运动;程序指令运行错误,导致汽车后门异常锁定;越野车油门拉索线被卡时车辆不会被校正进入安全模式;安全气囊触发缺陷,侧安全气囊和/或膝盖安全气囊不能触发;车辆窗户外层包覆模块,后桥外壳及油箱保护套可能脱落,引起交通事故;变速箱螺栓松散,变速时可能丧失动力传输;安全气囊发生器外壳焊接不当,有破裂产生金属碎片风险;轮胎缺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迅速收缩或触发事故;锁定装置缺陷,司机和前排乘客的座位可能会在开车时突然下降;由于焊接不足,在事故发生时,固定的儿童座椅安装阀可能会脱落;发动机阀盖关闭和锁定系统可能会出现问题,导致阀盖在开车时突然打开;双离合器传动物理结构缺陷,导致一旦车辆停止,就无法换档或发动引擎;悬挂臂的材料问题可能导致悬架断臂和车轮的损失,这可能导致对车辆失去控制;车辆重心位置参数缺陷,导致刹车动作会被延迟,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车轮拱盖可以松动(在螺丝的附近),在开车的时候就会上升,引发事故发生;
此外,本次德国发布的召回通告共31例,具体情况如下两图所示:
从本图可看出,德国此阶段召回通告中汽车产品占八成以上;其次为衣服/饰品。与上月相比,召回汽车产品比例显著增加,可见德国对其支柱产业—汽车行业的关注度依然不减。其次为服装饰品,玩具/儿童护理产品,和电子电气产品。此外德国此次首次通告了汽车方向盘罩,可见,从德国通告或召回机动车辆的状况来看,其涉及车辆类别及风险因素逐渐增多,甚至扩大至机动车辆内饰件或周边产品。
从本图可以看出,召回原因首要因素为人身伤害,这全部由汽车产品贡献,其次为化学危害和起火风险。
其中化学危害中,一部分源于产自玩具中的塑化剂,服装中的禁用偶氮染料和六价铬,不满足REACH法规要求而被要求召回并退出市场;另一部分源于产品包装中重金属镉不满足包装和包装废物(Packaging and packaging waste)指令94/62/EC。
从召回消费品产地来看,本阶段通告产品产自中国的数量依然是排名第一,占53%,与之前月份相比基本持平。基于这些数据,各相关企业应密切关注相关产品及其组件的风险等级,关注对应的欧盟消费品保护政策法规指令(尤其是REACH,RoHS,CLP,POPs,94/62/EC和2009/48/EC等),提早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