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十三五”末成都基本建成中西部“走出去”门户城市

来源:四川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博玉 2016-09-14 10:35:00

9月13日,记者从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成都日前制定出台了《成都市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推动企业“走出去”五年(2016-2020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成都将每年支持50个重大项目、孵化培育100家重点企业“走出去”,到“十三五”末,基本建成国家中西部地区“走出去”门户城市。

确保到“十三五”末完成“十百千万”工程

《行动计划》对未来5年成都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加快推动企业“走出去”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分两个阶段实现成都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主要目标。

第一阶段,用三年时间,即到2018年底,初步建立全方位、多领域、高水平“走出去”发展格局,打通一批互联互通对外开放战略通道,培育一批“走出去”企业主体,建成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和园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建成境外经贸合作园区10个,重大投资合作项目达到100个,境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总额突破100亿美元。

第二阶段,用五年时间,即到“十三五”末,成都基本建成国家中西部地区“走出去”门户城市。确保完成“十百千万”工程,即培育在本行业领域国际竞争力强、市场影响力大、品牌知名度高的本土跨国企业集团10家,建成境外经贸合作园区20个,重大投资合作项目超过200个,境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总额突破200亿美元,在海外建立分支(子)机构、研发基地、原材料供应基地、营销服务网络、项目开发运营机构的企业达到1000家,参与国际商品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的企业超过10000家。

今年上半年成都新备案境外投资同比翻番

2016年上半年,成都新备案境外投资企业104家,同比增长141.9%;备案投资总额22.2亿美元,同比增长96.6%,其中中方投资18.7亿美元,同比增长112.3%。

在“走出去”重大项目方面,以中乌农业产业园、中缅粮食产业示范园区、中柬商贸园区等为代表的境外经贸园区项目,以及以德国贝尔芬格水处理有限公司并购项目、白俄罗斯超级电容器项目等为代表的对外投资合作项目,成为成都企业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在“走出去”重点企业方面,成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企业中,民营企业占75%,在蓉央企占15%,市属国有企业占10%。以新希望、通威集团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通过海外并购、技术合作等形式“走出去”,取得良好效果。

在“走出去”国际合作平台方面,以中德(四川)创新产业合作平台、中法(成都)生态园、中韩创新创业园等为代表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园区,以及以西博会、欧洽会等为代表的经贸交流活动,为成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条件。

每年孵化培育100家重点企业“走出去”

围绕《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成都将深入实施、全球布局、产能合作、跨国成长、丝路开拓、平台构筑、保驾护航六大行动,加快推动企业“走出去”,全面提升成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水平。对此,成都梳理了“一带一路”沿线30个国家作为推动企业“走出去”的重点开拓地区。

同时,成都将推动成都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轨道交通等9大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和布局,拓展“成都制造”“成都服务”“成都品牌”产能合作空间。每年确定50个“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加强跟踪服务,目前成都已梳理了成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项目共计147个,其中柬埔寨茉莉香米种植基地等50个已筛选作为2016年度“一带一路”重点项目。

此外,成都将加快培育一批成都本土跨国企业集团,建立跨国成长型企业库,每年确定100户进行重点孵化培育。今年的100户重点孵化培育企业已选出,包括中铁二院等央企15家、成都工投集团等市属国企7家、新希望集团等民营企业78家。

相关推荐
“蓉品出海·刀具行业”专场供需对接筹备会在成都举行

4月14日,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在成都召开“蓉品出海·刀具行业”专场供需对接筹备会,向成都刀具企业问需求、找对策、谋发展。

成都航空枢纽货运吞吐量 一季度同比增长超24%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一端连接工厂,一端连接市场。作为区域经济的“晴雨表”,物流数据折射出成都的货运能力的发展。

成都开行固定时刻中亚班列

记者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从成都首发的图定中亚货运班列4月13日正式开行,并将从本周起每周日固定时刻运行,对保障我国西南至中亚的货运通道稳定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