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审批时间从5个月缩至10天:河南自贸区试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许振威 2017-10-26 10:17:51

新华社郑州10月26日电(记者 付昊苏)为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中国(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自今年5月起率先试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企业的一纸承诺取代了政府层层审批,项目开工进程明显提速。 

依照试点规划,自贸区开封片区选择了市政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四种项目先行尝试。郑开恒大未来城中小学及幼儿园项目,成为首个试点。今年6月21日,项目方依据相应标准和要求,签写了《投资项目承诺书》,同时提交了相关材料。开封片区管委会组织规划、人防、消防等部门开展联合审查。仅10天后,项目负责人窦志文便接到通知:审查通过,项目可以正式开工了!这一速度让窦志文不敢相信,他在电话中连连向对方确认。 

“前期审批向来是我们最头疼的事,要制作各类报告、设计图、施工图,往多个部门挨着送、等着批,现在只提交一次就行了。”窦志文说,按以往的经验,从立项到开工,5个月能完成都算正常,没想到改革后,效率提高了这么多。 

审批速度的提升,正是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的直接效果。经测算,开封片区改革后审批事项由原来的17项缩减至2项。申请材料由原来的145项减少至27项,精减幅度超过80%。办事的承诺时限由原来的145个工作日缩减到13个工作日,压缩审批服务时间达到91%,其中开工前为8个工作日,竣工验收时5个工作日。 

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最大的亮点是“放”,最大的难点是“管”。为企业带来便利的同时,如何确保项目合法合规? 

“我们详细梳理,定下了项目建设中的40多个风险点。只要抓紧了这些点,就能确保不出问题!”开封片区管委会综合监管局局长韩雪峰说。为此,他们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二三四”监管法,即一个平台、两条主线、三种方式、四个阶段。 

一个平台,是指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可实现全透明、电子化监管,记录过程,责任明确。两条主线,即多部门协同监管和日常监管两条主线。三种方式,是实地检查、书面检查、委托检查。四个阶段,分别是施工准备、基础建设、主体施工、工程完工阶段。 

按照“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规定,对违反承诺的企业,作出限期整改、停止施工或停产停业等处理意见,通过“信用河南”网站向社会公开披露,性质严重的,列入失信“黑名单”。 

记者了解到,开封片区管委会在恒大该项目的施工准备阶段,就进行了一次协同监管。实地检查中,规划、住建等部门发现问题后,随即督促企业整改。15天后复查通过,项目才又继续进行。 

窦志文说,以前,有监管权限的众多职能部门三天两头来检查,搞接待都忙不过来。现在的日常接待几乎不见了,看似松了,但关键点一个也没少。“而且,要真上了信用“黑名单”,麻烦可就大了,自然也不敢放松警惕”。 

开封片区管委会副主任郑红英说,承诺制充分发挥企业自律,但绝不降低监管标准,而是通过监管方式的创新,以最少打扰,达到最有效果的监管。

相关推荐
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花落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封片区

8月26日,商务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第二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名单,认定16个行政区(功能区)为第二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封片区成功入选。这是开封片区继2020年12月成功申建综合保税区后,获得的又一“国字号”名片。

河南自贸区洛阳片区第二届高质量发展论坛暨成果发布会举行

4日,第二届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高质量发展论坛暨“三区”融合高质量发展成果发布会在洛阳成功举办。

河南自贸区洛阳片区开启360度服务新模式

在“三区”叠加共同发展的新形势下,洛阳片区综合服务中心加快“放管服”改革步伐,将涉企业务集中到一个区域,开设企业简易注销窗口、综合审批窗口,促进各业务窗口间联审联批,为形成360度服务新模式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