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开启通往中国文化的大门——新西兰“中文周”系列活动侧记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许振威 2017-10-30 10:11:21

新华社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10月30日电 “语言是通向文化及其他一切的大门,”新西兰工党国会议员、律师邓肯·韦伯29日说,“如果不懂语言,这扇门将始终关闭。” 

一年一度的“中文周”系列活动当天在新西兰南岛第一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男子高中学校举行。出席活动的韦伯说,他对中国历史、传统和哲学很感兴趣。上世纪90年代,他曾在香港大学短暂学习过中国法律。 

新西兰前驻华大使、新西兰-中国关系促进会理事包逸之在致辞中说,45年前他开始学习中文,这一决定为他的职业外交官生涯打开一扇门。他始终没有离开中文,回到新西兰又参与到孔子学院的工作中。 

包逸之说,新西兰很多中学生学习中文,体现了政府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重视。据他回忆,17年前,新西兰所有学校只有约2000人学习中文,而去年仅小学里就有5.2万人学习中文。来自新西兰中学的数据也显示,汉语是唯一学习人数增长的语言科目。 

中国驻克赖斯特彻奇总领事汪志坚在致辞中说,他赞赏新西兰学生学习中文的热情,能说流利中文并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新西兰人将有力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学会中国话,朋友满天下。” 

克赖斯特彻奇男子高中的中文教学有20多年历史。副校长史蒂夫·弗雷泽认为,新西兰华人社区的壮大凸显了学习中文的重要性。汉语老师冯慧丽过去18年来一直在这所学校教授汉语,目前她有110多名学生,“孔子课堂”每周21节课。 

冯慧丽还是新西兰汉语教师协会坎特伯雷省的负责人,协会与坎特伯雷大学孔子学院、新西兰路易·艾黎中文学校共同举办这次中文周系列活动。她说,活动已连续举办4年,目的是在新西兰主流社会推广中文和中国文化,让新西兰学生感受语言和文化的魅力。 

舞狮、腰鼓、武术、传统舞蹈、书法、国画、剪纸、皮影戏、包饺子等中国传统文化“名片”在活动中登场,参与者都是本地中小学学生,吸引500多人到场。 

来自斯普林斯顿小学的莎拉说,她最初学习中文源于父母的鼓励,而现在她的父母也在学习中文。

相关推荐
融·和:丝路丹青——中国画名家海外巡展(吉隆坡站)开幕

吉隆坡消息:为期一周的“融·和:丝路丹青——中国画名家海外巡展(吉隆坡站)”7月30日在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开幕。此次展览系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由文化艺术出版社有限公司与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主办,马来西亚国家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及中马艺术家、文化界及媒体代表等逾80人出席开幕式。

“中国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博茨瓦纳举行

“中国文化进校园”活动7月29日在博茨瓦纳首都哈博罗内的一所中学举行,吸引当地师生等500多人出席。

“茶和天下 曲韵共生”古琴·茶艺·香道体验活动在乌兰巴托举行

“茶和天下 曲韵共生”古琴·茶艺·香道体验式讲座和体验沙龙活动4日至5日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