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开启通往中国文化的大门——新西兰“中文周”系列活动侧记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许振威 2017-10-30 10:11:21

新华社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10月30日电 “语言是通向文化及其他一切的大门,”新西兰工党国会议员、律师邓肯·韦伯29日说,“如果不懂语言,这扇门将始终关闭。” 

一年一度的“中文周”系列活动当天在新西兰南岛第一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男子高中学校举行。出席活动的韦伯说,他对中国历史、传统和哲学很感兴趣。上世纪90年代,他曾在香港大学短暂学习过中国法律。 

新西兰前驻华大使、新西兰-中国关系促进会理事包逸之在致辞中说,45年前他开始学习中文,这一决定为他的职业外交官生涯打开一扇门。他始终没有离开中文,回到新西兰又参与到孔子学院的工作中。 

包逸之说,新西兰很多中学生学习中文,体现了政府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重视。据他回忆,17年前,新西兰所有学校只有约2000人学习中文,而去年仅小学里就有5.2万人学习中文。来自新西兰中学的数据也显示,汉语是唯一学习人数增长的语言科目。 

中国驻克赖斯特彻奇总领事汪志坚在致辞中说,他赞赏新西兰学生学习中文的热情,能说流利中文并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新西兰人将有力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学会中国话,朋友满天下。” 

克赖斯特彻奇男子高中的中文教学有20多年历史。副校长史蒂夫·弗雷泽认为,新西兰华人社区的壮大凸显了学习中文的重要性。汉语老师冯慧丽过去18年来一直在这所学校教授汉语,目前她有110多名学生,“孔子课堂”每周21节课。 

冯慧丽还是新西兰汉语教师协会坎特伯雷省的负责人,协会与坎特伯雷大学孔子学院、新西兰路易·艾黎中文学校共同举办这次中文周系列活动。她说,活动已连续举办4年,目的是在新西兰主流社会推广中文和中国文化,让新西兰学生感受语言和文化的魅力。 

舞狮、腰鼓、武术、传统舞蹈、书法、国画、剪纸、皮影戏、包饺子等中国传统文化“名片”在活动中登场,参与者都是本地中小学学生,吸引500多人到场。 

来自斯普林斯顿小学的莎拉说,她最初学习中文源于父母的鼓励,而现在她的父母也在学习中文。

相关推荐
通讯|“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立体的认识”——记马耳他电站里的中国文化体验活动

“今天的体验活动让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加立体的认识。”在28日参加完在电站举办的中国文化体验活动后,马耳他德利马拉三期燃气电站员工达伦·丘塔亚尔对记者感慨道。

俄罗斯汉学家:中国的发展为世界树立榜样

俄罗斯汉学家、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副教授玛丽亚·谢梅纽克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重大贡献,中国的发展为世界树立了榜样。

专访|关乎中国,也影响全球——坦桑尼亚《卫报》国际版主编姆加纳谈中国两会

“我们十分关注中国的经济政策、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以及外交政策,因为这些议题不仅关乎中国,也对非洲和全球产生深远影响。”谈起中国两会,坦桑尼亚《卫报》国际版主编本杰明·姆加纳日前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