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埃及专家表示“入篮”已增加人民币的国际使用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许振威 2017-10-31 14:16:26

新华社开罗10月31日电(记者郑思远)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刚刚满一年,在国际范围的使用已经实现稳步发展。中国埃及商会主席迪亚·菲基日前表示,人民币正在成为埃及第二大常用货币。 

菲基说,受相关政治压力影响,一些国家不喜欢使用美元或欧元进行交易,而中国秉持不干涉主权国家内部事务的原则,这使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已与36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总规模超过3.3万亿元人民币,极大便利了境外主体持有和使用人民币。 

埃及金字塔政治与战略研究中心亚洲项目负责人穆罕默德·法拉哈特说,人民币在促成阿拉伯国家内部直接交易的过程中,自身接受程度和范围不断提高,正在转为国际货币。 

法拉哈特认为,IMF吸引人民币“入篮”增加了全球投资者使用人民币的信心。鉴于中国贸易和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人民币国际化将促进国际货币多元化,对巩固世界稳定和金融交易稳定产生积极作用。 

当前,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地位稳定。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统计,截至2017年6月,全球有超过1900家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新加坡、俄罗斯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菲基表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各国都有兴趣与中国进行贸易,这必然会增加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并影响未来世界经济发展。

相关推荐
本币互换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对我国经济有何作用

截至今年9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已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有效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覆盖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主要经济体及众多新兴市场国家。本币互换协议总规模约4.5万亿元人民币,为全球提供了稳定的人民币流动性。

中国建设银行在智利举办人民币国际化推介活动

近日,中国建设银行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举办人民币国际化推介活动,并发布2025年度《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新机遇 新动能》。

中国银行成功举办柬埔寨工业园区人民币业务论坛

中国银行金边分行19日在柬埔寨金边举办工业园区人民币业务论坛,围绕全球金融市场形势、双边本币结算、人民币国际化机遇及中国银行人民币服务方案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