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开往印度洋港口的“中国造”列车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王国腾 2017-11-16 08:48:00

新华社内罗毕11月16日电(记者王小鹏)“蒙内铁路给我们带来了福音。”11月1日开始,“中国造”蒙巴萨-内罗毕列车在肯尼亚南部马库埃尼郡基布韦济站停靠,这让附近居民巴瓦齐尔·穆罕默德·谢里夫兴奋不已。“以前我们只能坐长途汽车去蒙巴萨,现在坐火车方便多了。” 

在车厢里,谢里夫一边打量着宽敞明亮的列车,一边告诉记者:蒙内列车不仅便捷、安全、舒适,而且票价实惠。他说,以前从基布韦济乘坐汽车去蒙巴萨通常要花费1000肯先令(约合人民币64元),蒙内列车普通座位的价格不到其一半。 

蒙巴萨-内罗毕标轨铁路全长约480公里,5月31日通车,东起肯尼亚东部港口蒙巴萨,西至首都内罗毕。这是肯尼亚独立以来的首条新铁路,由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全线采用中国标准。运营初期,蒙内铁路一天只有一对直达客运列车往返内罗毕和蒙巴萨。11月1日,蒙内铁路增开了第二对客运列车,除了两大终点站,该列车还在包括基布韦济在内的沿途7个站停靠,极大地方便了沿线居民出行。 

与谢里夫同在一个车厢的内罗毕居民雷切尔·贡鲍一直同对面座位的乘客攀谈。贡鲍在内罗毕一家国际机构做行政工作,她经常在周末前往蒙巴萨海边度假。她告诉记者,以前她主要坐飞机去蒙巴萨,蒙内列车运营以后,她改为火车出行。 

“在蒙内列车上,我们可以欣赏沿途风景,还可以与人深入交流。”她说,列车的环境、氛围和所需要的时间适合聊天。从内罗毕到蒙巴萨,直达列车需要约5个小时,非直达列车约需6个小时,而长途汽车往往需要10个小时。 

对经常往返蒙巴萨和内罗毕的商人来说,蒙内铁路也是个“好消息”。因为做生意的缘故,乔纳·科斯盖已是蒙内铁路的常客。作为一名农产品商人,他经常到蒙巴萨港与贸易商洽谈玉米和小麦等商品的进出口生意。“蒙内铁路让我经商的交通成本降低了30%以上。”科斯盖说。 

26岁的伊冯娜·吉通加是蒙内铁路上一名能够使用手语的列车服务员。对吉通加而言,蒙内铁路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吉通加入职前,曾是电台主持人,兼职做点手语翻译和群众演员工作。她在学校学的专业是乘务服务,蒙内铁路帮她实现了梦想。“我在列车上还能用手语帮助有听力障碍的人士,为他们服务。”她说,“我很喜欢现在这份工作。” 

在几乎座无虚席的车厢里,除了肯尼亚当地乘客和列车服务员,还有不少国际面孔。来自美国缅因州的德文·科拉韦基奥就是其中一位。听说有火车往返内罗毕和蒙巴萨,科拉韦基奥与8个美国同伴商量后放弃了长途汽车。他说,这是他第一次来肯尼亚,也是他生平第一次坐火车。“‘中国造’列车空间大、舒适、方便。”科拉韦基奥说。 

蒙内铁路目前开行的两对列车,一对早晨8点出发,一对下午3点30分发车。在阳光灿烂的日子,旅客可以在列车上一睹东非大草原的壮美景色。 

据蒙内铁路运营方中国路桥蒙内铁路运营公司提供的数据,截至11月13日,客运列车已累计运送旅客47.5万余人次,平均上座率约为93.4%。

相关推荐
高端访谈|深化肯中合作 共筑现代化之路——访肯尼亚总统鲁托

鲁托指出,近年来肯中两国在诸多领域合作成就显著。肯尼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蒙内铁路、拉穆港、蒙巴萨油码头等重大基础设施合作项目不仅改善了肯尼亚国内的互联互通,也促进了东非地区的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发展。

这里洋溢着青春的气息——非洲青年投身“最年轻大陆”的蓬勃发展

非洲国家与中国携手,共同为当地青年成长铺展广阔天地,不断释放人口红利,让非洲大陆在青春的澎湃力量中焕发更多生机。

肯尼亚专家:共建“一带一路”为肯尼亚带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

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中非中心执行主任丹尼斯·穆内内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有力促进肯尼亚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为肯尼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