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辽宁自贸试验区首创13项改革创新举措 涵盖贸易便利化等多领域

来源:辽宁日报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11-28 15:15:31

记者从辽宁省商务厅获悉,自辽宁自贸试验区揭牌成立以来,辽宁省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核心,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目前,辽宁自贸试验区首批经第三方评估的29个改革创新案例已经形成并上报商务部,其中13个案例属于全国首创。

13个全国首创的案例中,涵盖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国企国资改革、区域开放合作等多个领域,具体包括“关险合作”实现税款担保模式新突破、“保税混矿”监管制度创新、“一带一路”多式联运集装箱标准化改革等举措,其中既有重点领域突破性的制度创新,又有系统集成性的制度创新。

第三方评估机构认为,这些案例充分结合了区域发展实际和阶段性需求,较好体现了自贸试验区服务、推动和引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使命担当。

沈阳片区针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各个关键环节,提出针对性极强的监管服务。沈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针对生产准备、创新研发、国际认证、加工生产等七大业务环节,分别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检验检疫便利化措施,涵盖装备制造业发展全流程。例如,在生产准备环节,出台抽批检验或装运前检验模式降低抽批检验比例,并实行“24小时预约制”等检验监管创新措施。沈阳众多装备制造业企业在节约费用、成功开拓海外市场等方面受益。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评估组对此评估称:“该管理服务模式属于全国首创,对于整个东北地区,乃至具有高端制造产业基础的其他地区均具有较强的复制推广价值。”

大连片区先行先试“归类尊重先例”“出口退税综合服务平台”等贸易便利化创新举措。大连市国税局在全国率先推出出口退税综合服务平台,以“7×24”小时全天候开放的免费服务,打破时间与地域的限制,为企业提供便捷普惠的出口综合服务。例如,运用平台的智能化自动申报退税功能,出口企业可享受全程无纸化免填单。

营口片区联合营口港推出“一带一路”多式联运集装箱标准化改革,在重载负荷标准、装卸标准等五方面确立了新的集装箱多式联运规则,提升了箱容利用率,装卸地点不受约束,改变了货物原有的装卸模式和运输模式,降低整体运营成本。这对于增加我国在集装箱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而言,此举意义重大。

除了三大片区,由省(中)直各部门组成的各个专项工作推进组也积极行动,启动支持自贸试验区发展的各项措施。在投资领域方面,辽宁省在辽宁自贸试验区实行多评合一、统一评审的新模式,进一步简化、整合投资项目报建手续,探索实行先建后验的管理模式;在贸易便利化方面,辽宁省继续推进跨境物流通道建设,同时加快推进辽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二期、三期建设。

检验自贸试验区的成效,关键要看市场主体的“获得感”。

原本需要两个月左右时间才能走完全部流程,如今只用了一天,辽宁天年医疗服务有限公司就拿到了辽宁自贸试验区的“四十六证合一”营业执照。该公司负责人表示,没想到自贸试验区的效率这么高,投资环境这么好。未来我们要以营口为中心,打造全国顶尖的疗养和养老医疗服务机构。

多项创新举措不断释放着改革红利,激发起企业投资兴业的无限热情。截至11月20日17时,辽宁自贸试验区新增注册企业达18834家,注册资本达2669.7亿元。按实际工作日计算,每天约有120家新注册企业入驻辽宁自贸试验区。

辽宁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对国家先后提出的复制推广试点任务进行逐条梳理,确保所有落地复制经验对得起第三方评估和企业获得感的检验,同时将紧紧围绕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投资体制改革、贸易便利化、金融领域创新和事中事后监管方面进行经验创新。

相关推荐
数读“十四五”答卷:从自贸试验区到“一带一路”,制度型开放格局不断完善

一组组亮眼数据,正是这五年发展“答卷”的生动注脚;这份沉甸甸的成就,不仅是“十五五”谋篇开局的坚实基石,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稳步推进的有力支撑,为中国未来行稳致远筑牢根基。

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 快跨中心跨境电商出口货值破亿元

记者从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管理局获悉,为深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与东北全面振兴战略,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充分发挥“自贸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区位与政策叠加优势,以快件跨境电商海关监管中心为核心载体,持续赋能外贸创新发展、增强区域开放动能。

创新开路 破局而立——安徽自贸试验区五周年观察

今年是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五周年。作为我国第六批自贸试验区之一,五年来,这片范围近120平方公里的创新热土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为产业升级和对外开放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