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青年丝路行旅计划”助台湾青年走近敦煌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许振威 2017-12-18 09:39:31

新华社台北12月18日电(记者赵丹平、刘刚)“过去我对大西北的了解来自于课本或电视旅游节目,‘敦煌月泉外,沙漠起驼铃’。这次从西安、兰州到张掖、敦煌,一路走下来,把我过去的人生经验、学习经历和调研中形成的印象都串联了起来。” 

在“走近敦煌——青年丝路行旅计划”成果分享会上,来自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的研究生谌升涵这样说。 

由财团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会“走近敦煌——青年丝路行旅计划”资助的9位台湾学生,17日下午齐聚一堂,举行丝路之旅成果分享会。他们当中多数人都是第一次到大陆的西北地区,此行当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丰富了他们对中国历史、文化与人文风情的认知。 

据基金会方面介绍,本次活动获得岛内各大专院校学生的积极参与,近百件来自不同学校、不同专科的企划作品参与竞赛。经过评审,共有11位同学获选。他们分别由美术、传播、古迹维护、文学、政治、经贸等不同面向切入,并在分享会上呈现各自创意十足的敦煌体验。 

来自台湾师范大学美术学系的刘彦甫在旅途中画下了20幅景物、人物速写。这位19岁的青年第一次近距离观察“沙漠之舟”骆驼。“骆驼的精神就是吃苦耐劳、耐住寂寞、不畏艰难和永远向前。”他说。 

“以前一说到大陆,脑海中出现的就是沿海地区的大城市,上班、赶路,快节奏的生活。”致理科技大学国际贸易所研究生冯采薇说,“但是在敦煌,可以放慢脚步,享受大自然,让我感觉很放松、很舒服。” 

在分享会上,同学们提到最多的还是大陆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变化。谌升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台湾学生来说,未来若干年我们都没有办法回避大陆的崛起,与其逃避、不去面对,倒不如赶快去认识它、融入它,了解它的发展。” 

沈春池文教基金会秘书长蔡玉美表示,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实地走访,与景、事、人交流互动,加深了彼此了解,过程中的每个历练都将构成自我成长的途径,“期待走近敦煌活动在青年学子心中种下一颗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种子”。 

自2016年起,沈春池文教基金会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敦煌研究院等两岸主办单位推出“丝路拾珍——敦煌文化艺术展”系列活动,并延伸出“走近敦煌——青年丝路行旅计划”,借由文化艺术进校园,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相关推荐
新华全媒+·中国之城丨甘肃敦煌:丝路古城文韵长

近年来,敦煌市不断挖掘厚重历史文化内涵,以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为目标,持续加大对莫高窟、玉门关、悬泉置遗址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在鸣沙山月牙泉、雅丹、阳关等景区升级智慧旅游体验,通过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等平台不断推动敦煌文化对外交流,在全球范围内打造敦煌文化IP,厚植城市历史底蕴和文化品位,做好文旅深度融合文章。

兰州海关助力敦煌文创陶瓷商品实现首次出口

近日,敦煌市九色鹿鸣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生产的110余件精品文创陶瓷餐具,经兰州海关所属敦煌机场海关签发原产地证书后,从敦煌启运,顺利输往美国,这是敦煌文化类产品首次实现出口。

走访敦煌,中拉青年的文明交流之思

敦煌鸣沙山,夜幕降临时满山灯光熠熠、人海茫茫。40多名中拉青年走进沙山,聆听万人星空演唱会。欢腾的歌声响彻耳畔,唤醒静谧的沙漠,点燃中拉青年的青春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