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创新让“非遗”鱼皮画走进公众视野

来源:长春晚报 责任编辑:牛佳 2018-01-16 09:30:00

一张张看似普通的鱼皮,经过精巧的设计、细腻的刀工,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鱼皮画作。有龙马、松鹤,有麒麟和龙凤……每一件作品都是那样的漂亮,每一件作品都是那样逼真。

“鱼皮有动物的质感,又能够呈现立体感。这是濒危的技术,我要把现代的艺术与赫哲族的传统艺术结合起来,让更多的人爱上这种鱼皮画。”1月10日,在莲花山附近袁喜和家,袁喜和指着摆着一屋子的鱼皮画向记者介绍。袁喜和今年64岁,是祖辈技艺的传承者。

袁喜和说,他所传承的鱼皮画技艺源自祖上,在1884年左右,他的一位祖先在山东制作皮画,后来闯关东迁徙至黑龙江省,接触到了赫哲族人,也了解到了鱼皮画。“老祖宗把鱼皮画学会后,又加入了汉族文化在里面,形成了与赫哲族人不同的鱼皮画,少了些粗狂,更加细腻。”袁喜和小的时候便跟从爷爷和父亲学习制作鱼皮画,“制作鱼皮画比较常用的鱼皮是大马哈鱼,鳞片细腻,颜色更纯正。以前大马哈鱼多,价格也便宜,可以自己动手剥鱼皮,现在就不行了,鱼虽然不少,但是制作一幅作品就要三四张鱼皮,剩下的鱼肉就浪费了。”袁喜和说,现在他用来制作的鱼皮,都是从外面买回来的,价格也在十几元至几十元一张。像平时见到的鲤鱼、白莲鱼之类的,也可以做成鱼皮画,但因为鳞片较大,适合做大幅的作品。

袁喜和向记者简单展示了鱼皮画制作方式,首先把画有创作题材的画纸剪下,并拓印在纸板上。然后按照纸板上画的形状,剪出同样形状的鱼皮。最后将裁剪好的鱼皮贴在背纸板上,着色装裱,这样一幅鱼皮画就诞生了。

为了提升技艺,袁喜和曾系统学习绘画艺术,他曾经去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吉林大学美术系去学习。在制作鱼皮画的时候加入了很多新的元素,让鱼皮画更具有时代感。“鱼皮画独有的立体感和动感,是其它美术材料所无法取代的,即使收藏多年都不会变质,是艺术收藏的珍品。”袁喜和说,2015年,他还获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为了将鱼皮文化传承下去,袁喜和曾开设了鱼皮画的课程,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这门艺术。几年来,已有上百名学生学习鱼皮画制作、创作。“我希望有更多人了解这门古老的技艺,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袁喜和说。(刘连宇)

相关推荐
全球连线 | 世界非遗里的中国智慧:神奇的针灸

中医针灸2010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中国的医务工作者们仍在传承和发展这种传统疗法,针灸的针具从过去单一的毫针变得种类更加丰富,适合治疗的疾病也从2002年的107种拓展到今天的460多种。在东南亚、欧洲和美洲等地区,针灸也受到当地人追捧。

河北易县:非遗添彩迎新春

2月2日,农历腊月二十三,中国北方小年。当日,河北易县首届“文化进万家·非遗过大年”活动启动。活动现场,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易县摆字龙灯”摆出“龙年大吉”、“岁岁平安”等吉祥祝福字样,获得阵阵掌声。

古老土地 崭新传承——福建泰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注重青少年教育

近年来,福建泰宁县创新方法,推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