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特罗莫克铜矿山现场(中国农业银行供图)
安第斯山脉深处,海拔近5000米的高原之上,一条年处理能力全球领先的矿石选矿生产线高速运转,将源源不断的矿石转化为优质铜精矿。这是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铝集团”)在海外投资开发的最大绿地项目——特罗莫克铜矿,也是中国在海外直投的第一个世界级铜矿矿山。
为矿山源源不断注入金融动能的,是来自中国农业银行(以下简称“农业银行”)的一笔笔跨境人民币贷款。从2021年初步合作到2024年贷款落地,农业银行紧抓政策窗口期,开创了金融支持央企“走出去”的新路径,为人民币国际化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助力中铝高原建铜矿 打造世界级样板
特罗莫克铜矿位于秘鲁利马以东140公里的安第斯山脉中部,为千万吨级世界特大型铜矿,设计年产铜精矿含铜22万吨、开采年限超过30年。
2007年,中铝集团以8.4亿美元全资收购该矿,成为中国企业主动出击国际资源市场的重大标志性项目,共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于2014年建成投产,2015年进入商业化生产,生产能力为4219.2万吨/年;二期于2018年开工,2021年建成投产,2023年进行改扩建,2024年完成改扩建投产。
截至2024年末,特罗莫克项目保有矿石资源量20.01亿吨,铜金属量达836.87万吨,平均铜品位0.418%;含钼24.77万吨、银11939吨,是名副其实的千万吨级特大型铜矿,在秘鲁全国铜矿企业中排名第五,在整个南美洲也极具竞争力;项目累计处理矿石4.28亿吨,生产铜精矿含铜210万吨,实现利润总额27.01亿美元,项目资产总额达56.47亿美元,资产负债率为68.74%,展现出良好运营质量与持续盈利能力。
特罗莫克项目规模大、海拔高、选矿难,实现了由中国企业独立开发、从无到有建成的突破。其拥有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选矿生产线,技术复杂、运营稳健,成为在绿地项目中中国企业“走出去”自主掌控全链条运营的典范。
金融强支撑 优化全球化布局
2021年,农业银行首次与中铝秘鲁矿业建立合作关系,为特罗莫克铜矿二期扩建提供项目融资4357.8万美元。项目投产完成后,再次开启融资新需求。
近年来,美元贷款利率持续走高,企业融资成本上升,而人民币贷款价格较低、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中铝秘鲁矿业抓住契机,与多家中资银行洽谈融资事宜。在中铝中国铜业总部所在地云南设有机构的农行云南分行迅速行动,完成对中铝秘鲁矿业授信审批、实现贷款落地。
2024年,农业银行成功向中铝秘鲁矿业发放一年期境内人民币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贷款结构为“境内人民币贷款+远期套保”,综合融资利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企业可在境外完成远期购汇,灵活安排人民币结汇,既保障了融资成本优势,也有效对冲了汇率风险。
为实现快速放款与政策优势的最大叠加, 农业银行采用“多地协同”机制,由农行云南分行护国支行牵头,北京分行西城支行、云南分行呈贡支行联合参与,利用自贸区NRA账户信贷自主审批权限,完成业务高效审批与快速放款。
“这笔贷款不仅有价格优势,还体现了农行对央企‘走出去’实际需求的深刻理解,从方案设计到结算安排,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出专业与高效。”中铝秘鲁矿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深耕责任 中国企业书写共赢故事
矿产开发的成功,离不开对环境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担当。中铝秘鲁矿业在自身项目尚未建成、并无污水排放之时,便以长远眼光主动投资建设了金斯米尔污水处理厂。该厂日处理能力高达11万立方米,有效促进了亚乌利河与曼塔罗河的水质改善,成为秘鲁水环境治理的标杆。
为改善社区民生,中铝秘鲁矿业与秘鲁政府共同推动莫罗科查镇整体搬迁。新建的莫罗科查新镇占地1.8平方公里,配套建设住房1050套、7座教堂、多功能体育馆及学校、医院、市政办公楼等30余处公共设施,成为秘鲁首个成功搬迁的矿区原住民新镇,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图为秘鲁特罗莫克铜矿场项目标识牌(中国农业银行供图)
与此同时,中铝秘鲁矿业积极采购本地物资、培育本地供应商,2024年对当地社区采购总额超1400万索尔(约400万美元);为253家中小企业提供财务、税收、营销培训;捐赠优良牲畜、组织防疫与剪毛技能培训,助力当地畜牧业发展。
凭借稳定的运营、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中铝秘鲁矿业成为秘鲁首家获政府立法支持解决矿区搬迁问题的外资企业,项目先后荣获联合国“全球可持续发展最佳实践”、秘鲁“卓越采矿奖”等荣誉。
这一共赢典范项目的塑造,离不开农业银行的关键金融支持。农业银行的资金如同活水,精准赋能项目,为其化解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金融保障,是项目获得全球认可的重要推动力。(翟淑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