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指导、北京陈江和公益基金会支持、华侨大学承办的“丝路港口:绿色智慧建设”高级研修班在福建厦门开班,来自孟加拉国、希腊、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尼日利亚、巴基斯坦、秘鲁、沙特阿拉伯8个国家的30名高级别官员和专家学者将参加为期一周的研修活动。华侨大学党委书记徐西鹏、厦门市集美区区长倪杰、北京陈江和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伍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吴红亮参加开班式并致辞,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秋彬主持开班式。

(图为开班式现场)
徐西鹏表示,研修班以“丝路港口:绿色智慧建设”为主题,聚焦时代发展和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创新驱动的共同关切。期待学员们通过学习交流,能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共同探索推动丝路港口建设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倪杰表示,集美区作为厦门国际枢纽港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中枢引领、平台支撑、全球响应”国际合作体系,成立集美国际合作中心,打造“1+N”全球响应机制,联动190余家全球优质服务机构,服务覆盖39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国和其他国家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支持和服务。希望通过本次研修班,与全球伙伴共建开放共享的全球合作新平台,积极推动“丝路港口”绿色智慧升级。
伍伟表示,基金会创始人陈江和一贯重视人才在推动区域合作中的关键作用。港口作为全球贸易与产业联通的重要枢纽,其绿色转型与智慧升级直接关系到资源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极具现实意义。期待学员们通过此次研修班促进交流、学以致用,搭建起未来长期合作的桥梁。
吴红亮表示,在共建“一带一路”中,港口成为缩短时空的贸易加速器、绿色智慧的现代化标杆、共享发展成果的合作平台,生动诠释了“一带一路”港口合作为共建国家带来的综合价值。展望下一步合作,他建议:一是坚持互联互通,进一步发挥港口对各国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共同发展;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前沿技术在港口的应用,激发发展动能;三是坚持协同合作,让港口合作项目不仅作为物流通道,而且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作典范;四是坚持民生导向,把基础设施开发、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结合起来,造福各国人民。
据介绍,本期高级研修班聚焦港口绿色化、智能化发展主题,设置专题讲座、圆桌研讨等环节,介绍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理论与成果,分享中国在港口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智能化升级及港口经济发展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搭建港口建设及港口经济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助力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丁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