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吉林省文化厅主办、吉林省艺术研究院承办的2018吉林省戏剧艺术节创作规划会暨首轮剧本研讨会在吉林省艺术研究院召开,来自吉林省的40余名戏剧创作骨干参加了会议。
从1月18日到1月19日,40部剧本大纲在此次研讨会上得到讨论与点评。这些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展现了我省戏剧创作的新气象。从历史背景来看,作品跨越我国古代、民国、现当代等各个历史时期;从题材上看,作品涵盖农村、城市、山野、宫廷等多种类型;从体裁上看,吉剧、新城戏、黄龙戏、话剧、音乐剧、歌舞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均有涉猎。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上,与会专家对这些剧本大纲提出了具体意见和修改建议。
其中,一批立足当下、关注人情、时代感浓郁的作品成为会议讨论的焦点,如王怀宇的《芬芳大地》、李雪艳的《大国工匠》、张庆东的《村嫂》、葛连丰的《蒲公英》、赵小征的《黑土情》、唐维的《祸不单行》、杨玺平的《留守女人》、孙修竹的《金土地》、于志国的《东辽河儿女》等。这些作品多以农村自主创业者及城市社区工作者为创作原型,描绘了主人公在时代大潮裹挟下,不忘初心、艰难进取的创业历程。创作者们充分遵循了文艺创作生产引导机制要求,贯彻执行了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结合现实,将真善美理念融入作品当中,传递出崇善求美的正能量。
此外,一系列极富艺术特色及感染力的大型历史题材作品也引起专家们的重视,如潘太玲的《虎将军和云雁儿》、李昂的《查干淖尔》、高媛的《朝贡道之藏珠记》、杨立娟的《问心碑》、辛艳梅的《长白参王》等,这些作品思想表达到位,细节雕琢精致,再现了东北这片黑土地上的风云变幻,展现了东北人民性格中的粗犷与热情,豪迈与担当。整体而言,这些作品既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渗透着浑厚大气的家国情怀、自尊自强的人格意识,实现了作品故事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近年来,在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文化厅的支持下,在吉林省艺术研究院的组织下,吉林省戏剧艺术创作焕发勃勃生机。老作者进一步拓宽创作空间,不断有新作品问世;同时,一批新人涌现出来,为吉林省戏剧创作带来了许多具有时代感和新鲜感的作品。本次研讨后,戏剧创作者们将抓紧时间对作品进行进一步打磨、修改,下一次研讨会将优中选优,筛选出更加优秀、成熟的作品进行深入讨论。(记者:李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