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阿富汗本土的汉语女教师:打开了解中国的一扇窗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8-01-29 10:42:31

简陋的教室里没有暖气和空调,冬天的冷风不时吹进来。阿富汗伊本西纳大学汉语系教师法尔扎娜·哈希站在讲台中央授课,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讲,师生之间不时交流互动。

21岁的法尔扎娜是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为数不多的女性汉语教师。她教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在女性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当地社会,实现了个人价值,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当我还是孩子时,就梦想着去中国看看。”法尔扎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的中国人文古迹和秀丽风景令她印象深刻。从那时起,她就一直向往中国文化,期待对中国有更深刻的了解。

“可惜小时候没有机会学汉语。”2013年,法尔扎娜考进喀布尔大学,得以在这里追寻自己的中国梦。当时,喀布尔大学孔子学院是阿富汗全国第一所拥有汉语教学点的学院。

法尔扎娜回忆说,自己在课堂上常常被优美的汉字组成的句子所吸引,一遍遍跟着老师读,一次次试着理解字句之间的关系,憧憬着有朝一日也能够站上讲台,和同胞分享这些知识,为他们打开了解中国的一扇窗。

然而在当地,女性接受教育都是奢望,更不要说让女性走上教育岗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数据显示,阿富汗全国目前有350万学龄儿童失学,其中女童比例高达70%。

残酷的现实反而坚定了法尔扎娜成为一名汉语教师的决心。在法尔扎娜厚厚的简历中,记者看到有中国大使馆颁发的奖学金荣誉证书、汉语水平考试五级证书、孔子学院颁发的中国书法比赛优秀奖证书……不难想象,一张张证书浸满了她艰辛的汗水。

2016年9月,法尔扎娜凭借优异成绩,通过层层选拔在全院汉语专业毕业生中脱颖而出,被聘为阿富汗伊本西纳大学汉语教学点教师,成为该校首位女性汉语教师。

收到聘书那天,法尔扎娜在父亲墓前哭成泪人。“我告诉爸爸,我也像哥哥一样当老师了。”在她看来,能够成为大学老师是幸福的,是告慰父亲的最好礼物。

恶劣的安全局势、有限的办学条件、匮乏的教育资源,至今依然严重制约着汉语教学工作在当地的开展。得益于中阿两国多年来的不懈努力,这一事业今天正不断走向正轨,走进更多渴望学习汉语的阿富汗人群。伊本西纳大学就是为顺应当地社会需要,新发展的两个汉语教学点之一,并且完全由本土教师承担汉语教学。

据喀布尔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李惠阳介绍,随着师资力量不断发展,未来或有更多汉语教师走上讲台传播中国文化。像法尔扎娜这样喜爱中国文化的本土教师将越多越好。

据悉,中国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已于2015年设立孔子学院奖学金南亚国家汉语师资班项目。该项目每年向阿富汗提供约50个奖学金名额,帮助当地学生到中国学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以推动在阿富汗的汉语教师本土化建设。

讲台上,“今天”“明天”“未来”,瘦小的法尔扎娜在白板上用细腻的笔体工工整整写下一个又一个汉字,似乎也在书写着属于自己和学生们的中国梦……

相关推荐
综述丨山水相连 互信互惠——中国与阿富汗关系开启睦邻友好新篇章

1月20日是中国与阿富汗建交70周年纪念日。中国与阿富汗山水相连,中国尊重阿富汗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阿富汗的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尊重阿富汗人民的自主选择。与此同时,阿富汗也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

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与阿临时政府共同举办中阿建交70周年庆祝活动

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与阿临时政府1月20日在阿外交部共同举办中阿建交70周年庆祝活动。中国驻阿富汗大使赵星、阿副外长斯塔尼克扎伊,阿政府各部门、工商界、教育界代表及在阿中资机构和华侨等约150人出席。

中国与阿富汗签署水电项目合作协议

阿富汗艾娜克铜矿项目的重点配套工程巴格达拉水电项目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日前在首都喀布尔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