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长春新区:海纳百川招才引智 创新创业天高地阔

来源:吉林日报 责任编辑:王丹 2018-02-13 08:48:00

2018年2月12日,“吉林省长春市暨长春新区2018年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工作会议”在长春新区召开。

2018年2月12日,“吉林省长春市暨长春新区2018年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工作会议”在长春新区召开。

伯乐相马,相传千年、脍炙人口。当今时代,更需要有千里马竞相奔腾。这不仅要继续建设人才强国,而且要加快建设步伐,以适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需要。

人才对于地域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区域之间的竞争已从早期的拼产业、拼招商,逐渐向现在的拼人才、拼引智转化。面对振兴发展的重任,吉林省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渴求人才的有力支撑。

长春新区恰逢其时,以开放的视角,开明的心态,开阔的思路,致力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坚持政策惠才、平台聚才、产业引才、“侨梦苑”纳才、服务留才,汇聚有项目、有能力、有潜力的人才,以务实有效的人才机制催生了百业宏开的新局面,为推动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长春新区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对高层次人才、高精尖技术项目的需求尤为迫切,经过不断探索,加快实现人才工作创新突破,走出了一条符合省情、富有新区特色的人才发展之路。

人才政策上,不断完善出台新政,搭好人才创业“台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人才环境上,突出一个“优”字,强化人才服务,为人才优先发展、释放创造活力营造好的氛围;引才渠道上,强化“侨梦苑”品牌建设,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促进“侨资、侨智、侨技”向长春新区集聚;人才项目上,初步形成了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良好格局。

2018年,长春新区将列支2亿元,专项用于“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重点抓好人才政策、引才渠道、发展平台、产业发展、人才服务5个方面工作,全力打造机制有创新、人才展其长的人才工作新局面。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育创业新区之才,务人才兴企之实,走人才强区之路,尚德、勤劳的新区人正以昂扬的姿态,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中阔步前行。

2月12日,“吉林省长春市暨长春新区2018年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工作会议”召开。总结回顾2017年人才工作成果,部署2018年人才工作主要任务。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骆孟炎,省人社厅副厅长李宝君,长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郭灵计,长春市委常委、长春新区党工委书记李忠斌参加会议。

省委组织部要求长春新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要强化人才意识,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战略资源的观念;强化改革意识,不断发挥试验区的领头羊作用;强化融合意识,全力把试验区打造成引才聚才高地;强化服务意识,打造形成试验区一流的人才生态。

会议对入选第七批“长白慧谷”英才计划的14名人才、2个团队以及两户“伯乐奖”企业颁发证书。为吉林省留学人员联谊会长春高新区分会揭牌。

2017年一流环境汇聚八方英才

全年人才建设投入资金1.2亿元,新引进孵化项目240个,新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7000余人,有1人入选第13批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4名人才入围第3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新区聚才、引才能力明显提升。

强化政策创新,增强聚才引力。出台人才新政。制定出台了加快高层次人才集聚和“长白慧谷”英才计划新政,新增了创新高水平专业行政管理和技术人才引进机制、完善人才住房保障制度、支持企业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等5项内容,进一步加大人才政策覆盖面和支持力度。

实现政策突破。与省公安厅共同积极争取,公安部将长春新区列入出入境政策措施优化和扩大实施的范围,在长春新区范围内实施4个方面7项吸引外籍高层次人才政策,为外籍人才申请永久居留和出入境等方面提供更大便利。

狠抓政策落实。组织开展第七批“长白慧谷”英才计划申报评审工作,入选16个人才项目,给予1670万元无偿资助。组织开展长春市(2017年)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对入选的30个项目共给予300万元无偿资助;对高端人才采取“一事一议”,给予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春博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张立华200万元无偿资助和1000万元股权资金支持,加大行业领军人才扶持力度。

强化平台建设,营造聚才氛围。加快创新型孵化器建设。长春海外学人创业园已吸引了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330名留学人员,领办创办了237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企业,先后被国家四部委认定为首批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示范区、国家人事部与省政府共建园区、国侨办重点联系单位、中国科协海智工作基地等;长春北湖科技园签约落户110个创客团队,与20余家创业服务机构建立合作;林田创客公园等众创空间被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交泰科技孵化器、益田硅谷新城创客孵化器等9家平台被推荐为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吉林动画学院创新创业中心等33家平台被认定为区级众创空间、孵化器等科技孵化载体。全区院士专家工作站发展到7家,柔性引进院士专家11名。

强化科技市场服务。长春科技大市场技术交易额突破200亿元,入驻高科技企业137家。吉林省科技大市场借助互联网打造功能齐全、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常设技术交易市场,全年技术交易及合同认定登记额达7.2亿元,加快了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促进了人才发展与科技发展项目联动。

推动人才与资本有效对接。进一步推广“助保贷”业务,解决中小微企业资金承贷问题,累计为长春市东太汽车零部件设计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续贷、新贷“助保贷”达2955万元。推动汇维科技和奥来德光电等4家企业实现新三板挂牌,全区上市企业10家、新三板挂牌23家,占全市总数的52%,储备上市(挂板)企业资源69家,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强化人才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坚持招商引资与引智、引才同步推进,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引进人才项目,初步形成了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良好格局。中星微电子集团东北总部组建了以邓中翰院士为核心的6名技术和管理团队;航天信息产业园由第六批“长白慧谷”高层次人才团队宣明团队全面推进落实,目前天字厂房全部建成,实现“吉林一号”10颗卫星在轨运行;华阳玄武岩纤维项目组建了由10名俄罗斯专家牵头的研发、设计团队,采用的生产技术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空白;长春光电和智能装备产业园拥有20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500余人;华为云计算中心组建了10名专业型技术和管理团队,依托华为云技术资源优势,在长春建设云服务节点。通过组织开展中国(长春)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大赛,促成6个项目签约。目前,大赛二等奖张文涛的“原创设计师服装电商平台”项目、优秀奖霍虹的“长白山林下山参成果转化”项目,以自主创业方式正式落位,其它4个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当中。

强化“侨梦苑”建设,拓展引才渠道。促进“侨资、侨智、侨技”向新区集聚。确定了长春北湖科技园、中俄科技园等4个特色园区为“侨梦苑”分苑;吉林省港澳地区创新创业交流服务平台在新区正式揭牌,借助港澳地区国际化程度高、联系广泛、辐射全世界的优势,吸引港澳地区各界人士来新区创新创业;积极推进“侨商大厦”落户新区,建成后吉林省海外专家工作站、吉林省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海外院士工作站、吉林省侨商会将落户侨商大厦,3年内,将引入高水平华侨企业20家以上。此外,“海创联长春创业中心”“长春市归国女性人才协会”落户长春新区,都将成为新区招才引智新平台。

强化人才服务,营造优质环境。创新引进方式,搭建发展平台。与“智联招聘”合作,为区内企业引进45名高层次人才,新区人才市场组织各类现场招聘会52场,新引进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才4500余人。

指导项目申报,争取奖励政策。全年申报各级科技立项614项,争取资金5亿元;9个团队拟列入全省重大科技项目研发人才团队支持计划;3支团队入选第五批国务院重点华侨华人创业团队。

完善服务制度,强化人文关怀。开展“院士专家基层行”活动,为16户企业48个技术难题与37名专家对接。深化落实人才服务专员、节假日慰问、健康体检、高层次人才联谊等制度。全年组织创业论坛、项目路演、主题沙龙、私募对接、人才联谊等活动100余次。

拓展服务范围,强化生活保障。在人才住房保障方面进行探索,拿出200套住房作为人才公寓,给予人才更多的服务保障。协助人才企业解决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和问题50余个,为人才发展解决后顾之忧。

强化海外学人创业园建设,凝聚智力资源。建设海外学人创业园,千方百计吸引域外院士、“千人计划”专家、知名企业到吉林省发展。长春海外学人创业园作为吉林省最早成立的专门服务于留学归国人员的创业园,已成为吉林省规模最大、孵化体系最完善、孵化队伍最专业、留学人员聚集度最高的综合产业园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项目相继落户创业园,成立了金赛药业、百克药业等一批高科技企业,涌现出的“海归派”企业家、留学人员企业,已成为知识型、专家型企业家群体的典范。

近年来,创业园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扶持措施。形成一整套覆盖长春市、辐射吉林省的服务体系,十大类30项专业化服务功能覆盖了企业成长的全过程。先后共建了六大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以及专家服务系统。其中“现代中药”和“生物医药”两个平台被确定为国家级技术平台。在创业园推荐下,100余人次获得国家首届“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国家“留学人员杰出创业奖”、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务院特殊津贴、“吉林省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仅近5年创业园内企业获长春市政府友谊奖11项,包括百克药业、天火汽车、普蓝高科等15户企业,共计21个项目96人次获得国家引智计划立项,累计立项金额达200余万元,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2018年 集聚人才推动创新发展

2018年,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牢牢抓住省、市出台高含金量人才政策的有利时机,不断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加快集聚创新创业人才,为推动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全年新引入大学本科以上人才5000人以上。新区将列支2亿元,专项用于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

落实人才政策,增强政策效力。宣传贯彻吉林省《关于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长春市《关于进一步集聚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省、市政策文件,落实好一系列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的政策措施。

宣传、落实长春新区人才新政,对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引才企业及平台等给予资金支持;探索年薪制引进高水平专业行政管理和技术人才。

组织开展第八批“长白慧谷”英才计划、天使资金项目申报评审工作,对已入选人才项目进行跟踪考核及兑现政策。

全面实施外籍人才出入境优惠政策,为外籍人才在出入境、签证、居留许可等方面提供更大便利。

拓展引才渠道,增强载体合力。开展高层次人才需求情况调查,了解区内企业人才需求,通过制作高层次人才需求手册、网站发布、与“智联招聘”合作等形式,协助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

优化提升海外学人创业园聚才效应,承接吉林省留学人员联谊会长春高新区分会工作职能,积极开展国家“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等活动,促进“留创”资源与园区融合发展,千方百计吸引域外院士、“千人计划”专家、知名企业家到新区发展。

进一步推进“侨梦苑”建设,着力提升侨商大厦、吉林省港澳地区创新创业交流服务平台、海创联长春创业中心、“侨梦苑”分苑等创新创业平台的项目承载及服务能力,积极承办、参与国内外“侨梦苑”主题论坛、项目对接等专项活动,扩大“侨梦苑”影响,吸引更多“侨资、侨智、侨技”集聚新区。

用好发展平台,增强“双创”助力。推进创新载体建设。北湖科技园三期、中白科技园、长春·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等创新孵化平台加快建设;以摆渡创新工场、益田硅谷新城等众创空间为主,新引进科技型企业100户。同时,积极培育创新型孵化器,力争总数达35个。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达5%以上;深入实施“创新券”制度,力争培育科技型企业总数达600户,科技大市场实现技术交易额220亿元。

推进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建设金融中心,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吸引更多金融和类金融机构到新区落户;加强银企对接,积极推进企业在主板、创业板上市,新增3户“新三板”挂牌企业;规范运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公司,建立基金项目库。

推动产业发展,增强引才活力。强化先进制造业发展。确保投资54亿元的航天信息产业园、总投资50亿元的亚泰医药产业园、总投资57.8亿元的长春装配式建筑产业园、总投资65亿元的欧亚城市汇集商业中心、总投资41亿元的金赛医药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

强化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总投资50亿元的京东长春亚洲一号、总投资45亿元的新城吾悦广场等项目开工建设。

强化现代农业发展。加快佐丹力素食全餐健康食品、鑫源蛋制品加工项目、晰晰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等项目年底投产。通过一批重大平台及产业项目有效落位,全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新兴产业及高端人才集聚发展。

强化人才服务,增强环境引力。强化生产服务。进一步组织开展企业包保服务及“诸葛团”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协助企业申报各级各类项目计划,争取更多政策支持。

强化生活服务。对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提供人才公寓和安家费支持,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健康体检,协助解决人才子女入学、配偶工作等问题;开展高层次人才主题沙龙、联谊等活动,深化“长白慧谷”英才微信群功能,打造常态化沟通交流平台。

强化重才爱才氛围。完善党政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人才服务专员、高层次人才走访慰问等制度,加强优秀人才事迹宣传,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石晶岩)

相关推荐
长春新区服务企业“走出去” 千台奔腾汽车将通过中欧班列(长春-汉堡)运抵俄罗斯

长春新区中欧班列为本地企业提供了高质、高效的国际运输服务,积极服务吉林省企业更好的“走出去”,加快推动国内自主品牌走向海外。

长春新区:一“群”解“百忧”

2016年获批成立的长春新区,是全国第17个国家级新区。在这里,一个名为“长春新区企业高管”的微信群“名声在外”。此群为何名气大?一位董事长总结:企业在群里喊一声,就能找到人,能推动问题解决。

企业经营之“危” 营商环境之“机”——长春新区复产中的“助企经”

把帮助企业应对非常时期困难,当作考验营商环境的机遇——记者近日在吉林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长春新区采访时,这一理念让人印象深刻。为了答好营商环境建设的考题,在“千人助千企”的工作框架下,1000多名干部深入生产一线服务企业复工复产,目前这个新区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