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2月份CPI创新高 CPI、PPI的“剪刀差”将继续缩小

来源:新华丝路网 责任编辑:许振威 2018-03-09 16:07:07

新华丝路网上海3月9日电(记者陈爱平、余蕊)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9%;同比上涨1.2%。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7%,环比下降0.1%。在业内人士看来,今年CPI、PPI的“剪刀差”或将继续缩小。

2月份CPI的月度涨幅,创下自2016年1月使用2015年作为新一轮的对比基期以来的新高。2017年、2018年春节“错月”,今年2月份的对比基数相对较低,是同比涨幅较今年1月份扩大1.4个百分点的主要因素。

其中,蛋类、鲜菜、旅游分别上涨22.5%、17.7%、13.5%,是各类商品服务中同比涨幅最高的。这主要是受春节因素和全国多地气温偏低双重影响。

从环比看,在今年2月份商品服务价格上涨亦较为明显。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分析,农历狗年春节前后,全国大范围降温天气影响了部分农产品的生产和运输,加之春节期间需求和消费量增加,食品价格上涨4.4%,影响CPI上涨约0.88个百分点。其中,鲜菜和鲜果价格分别上涨18.1%和6.4%;水产品和畜肉类价格分别上涨8.0%和2.0%,四项生鲜食品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82个百分点。

服务方面,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亦较明显:一方面,春节前后出行人员增多,推动交通旅游价格上涨,其中飞机票和长途汽车票价格分别上涨19.7%和5.8%,旅行社收费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上涨12.2%和2.9%,上述四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2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春节期间城市务工人员集中返乡,人工费上涨,车辆修理与保养、理发和家庭服务价格亦上涨明显。

尽管2月份CPI涨幅明显扩大,但业内人士认为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并不会持续,市场供求等因素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因此,2月份2.9%的同比涨幅或是全年高点;年内通胀仍将维持在温和水平。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近5年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年均上涨1.9%,保持较低水平。而在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通胀目标均在3%左右。这意味着调整货币政策应对通胀的上限是在3%左右;而如果通胀一直保持在3%以下,物价就不会成为影响货币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

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统计研究中心主任徐国祥教授指出,自去年四季度来,一项针对上海市消费者的调查显示消费者信心达到了调查以来的新高点,说明在国内经济趋稳的大背景下,同时资本市场降杠杆取得一定进展,经济中的不确定性有所减弱,消费者信心也随之增强。

同样在9日公布的PPI同比涨幅缩小,环比下降。

其中,PPI环比是8个月以来首次转降。在主要行业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0.7%。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价格由升转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涨幅回落。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认为,自2017年8月份开始的环保执法力度加强使得PPI重新上升。不过,考虑到2017年较高的基础效应、环保等政策的影响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不确定性,预计2018年PPI同比增速较2017年将有所下降。

交通银行的分析报告也指出,考虑去产能工作持续推进,环保限产力度加大,钢铁、水泥等去产能力度较大的工业行业产品价格短期不会明显回落,对产品价格形成支撑。因此,今年PPI涨幅可能明显低于去年,但出现同比负增长的可能性很小。

因此,我国CPI、PPI多年来的“剪刀差”有望在今年进一步缩小。物价运行整体温和,一方面为经济由高增速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提供了较好的环境,也为宏观政策操作留下灵活空间。

相关推荐
2025年3月澳大利亚通胀率保持在2.4%不变

澳大利亚统计局30日宣布,2025年3月该国整体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为2.4%,与前一个月持平,略高于市场此前预期的2.3%。

美国地方联储官员:货币政策需保持限制性

美国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玛丽·戴利(Mary Daly)18日表示,在通胀问题取得更多进展之前,货币政策需要保持限制性。

美国1月CPI环比涨幅继续扩大

美国劳工部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增长0.5%,涨幅较2024年12月扩大了0.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