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天坛祭祀专家武裁军:品中华祭奠之敬畏 展老窖文化之精髓

责任编辑:李勤 2018-03-31 11:14:47

天坛祭祀署专家武裁军发表主旨演讲

天坛祭祀署专家武裁军发表主旨演讲

新华丝路网北京3月31日电 3月31日上午,由中国经济信息社和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世界表达,中国文化’——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助力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研讨会31日在北京太庙举行。与会嘉宾、专家从白酒的历史、文化出发,延浓香丝路,探索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这一历史性、世界性的命题。天坛祭祀专家武裁军在研讨会上说,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国的传统文化曾对世界特别是亚洲地区的社会进步与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随着中国的日益发展,中国乃至东方文化遗产中的诸多精华和优势愈来愈多地被重新发现,传统文化的价值得以重估,文化遗产热应运而生,这种传统文化复苏热背后其实是一种重塑文化认同的理性回归。

以下为演讲内容:

一、祭祀的本质是什么

祭祀源于古代先民的自然崇拜,最初为人的崇拜行为,是人对自然及人类自身认识的一种反应,它源于生活,《礼记·礼运》曰:“夫祀之初,始诸饮食、燔黍捭豚、蒉桴而土鼓。”所以祭祀又称献食。

远古时期,由于人们无从了解自然的种种现象,也无法解释自身的生老病死,自然的就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敬畏,这种敬畏衍化为崇拜,于是就出现了祭祀。是随着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出现而产生的,代表了人类最初的觉悟,是人类脱离蒙昧,走向了文明的历史标志。

祭祀形式有国家祭祀,民间祭祀两大类,祭祀神主分为:天神、地祇、人鬼。天神地祇属自然神,这个范畴很广,自然界的日月星辰、风云雷雨、山川河流等都属于这个范畴。人鬼则主要指祖先,也包括宗师、先贤,如孔子、关帝等等。

经过上千年多少个朝代和无数先贤的不断完善,祭祀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具有了庄严的形式,但其根本点仍然立足于祈盼、诉求和感恩上面。

二、祭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何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祭祀有极其崇高的位置,并且贯穿了整个的中国古代社会。

传统祭祀有着强烈的农业属性,中国以农业立国,农业与自然界的关系须臾难分,自然条件的好坏决定了农业收成的丰欠,先民自然而然得将自然界的种种现象以及那些有创造发明,克服灾害的贤者尊为神,尊为崇拜的对象,先民相信神会给人们带来赐福,消除灾难。而众多的自然现象以及辈出的英雄人物、社会贤达、能功巧将就促成了中国古代多神崇拜的现象。

中国历朝历代出于治国的需要把祭祀纳入礼制的范围,大力推广祭祀,兴建了大量的祭祀建筑,北京天地日月坛、太庙、先农坛都属于祭祀建筑,每年坛庙举办祭祀大典。而民间的祭祀也是非常普遍的,人们敬天,敬神敬祖,祭祀先贤,祭祀宗师,几乎无所不祭。人们婚丧嫁娶,建屋开渠,春种秋收,都要举行祭祀,可以说祭祀沁透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以祭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中国祭祀中酒的作用

酒从发明之日起就被视为神圣的物品,早期非祭祀、宴奉嘉宾而不用,形成了一套远古酒事活动的俗尚和风格。献酒也是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仪程。古人认为神祇享用酒后会庇佑降福,所谓“酒可娱神”。用酒祭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酒性的特点决定的。按习俗,祭礼结束后,都要开宴饮酒,饮用酒后人会兴奋。这种兴奋的状态被认为是与神祇祖先沟通的境界,是人们企望的,所谓“酒可通神”。

古籍经典《周礼》对祭祀用酒有明确的规定。如祭祀时,用“五齐”、“三酒”共八种酒。《周礼》将酒分为“五齐三酒”,“五齐”指"泛齐"、"醴齐”、“盎齐”、“缇齐”、“沈齐”五种酒。泛齐为酒糟浮在酒中,醴齐是滓、液混合,盎齐是白色之酒,缇齐是丹黄色之酒,沈(沉)齐是酒的糟、渣下沉。 “三酒”为“事酒”、“昔酒”,“清酒’三种,统称“三酒”。

随着酿酒业的日益发展,酒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用物,酒事活动也随之宽泛。但从古至今,祭祀献酒都是祭祀中最重要的一项仪程。

四 、其他国家或民族祭祀的概述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均有将酒和祭祀紧密连接的文化、文明。欧洲文明古国希腊就有著名的酒神祭,狄俄尼索斯就是葡萄酒之神,他推动了古代社会的文明并确立了法则,人民爱戴他,供奉他的神庙遍及古希腊,每年三月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祭祀他的祭日也是庆祝丰产之神的节日。狄俄尼索斯在罗马又称巴克斯,是植物神,葡萄种植业和酿酒的保护神。至今在意大利南部一些地区仍保留着酒神祭的习俗。

韩国有9世纪的新罗时代从中国传入朝鲜半岛的著名宗庙大祭几千人的祭祀队伍摆着仪仗穿过首尔的街道进入宗庙,然后按照严格的祭祀程序举行仪式,叩拜祖先,献供献酒,奏雅乐,跳佾舞,祭祀仪式中还包括对农业丰收的祭祀。

世界的很多地方都有庆丰收的祭祀。南印度庞格尔节是印度南部一年一度的丰收节; 非洲赞比亚每年2月末举行的 “恩克瓦拉”丰收节。世界各国的祭祀活动枚不胜举。

应该指出的是与世界相比中国的祭祀确实有独特的特点,中国的祭祀更庄严,更严肃,典礼性更强。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祭祀想比起我们来则活跃得多,形式更多样,很多都演变为了狂欢节。

五 今天仍旧坚持祭祀传统的意义

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国的传统文化曾对世界特别是亚洲地区的社会进步与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随着中国的日益发展,中国乃至东方文化遗产中的诸多精华和优势愈来愈多地被重新发现,传统文化的价值得以重估,文化遗产热应运而生,这种传统文化复苏热背后其实是一种重塑文化认同的理性回归。

在这种思潮的推动下,我们对祭祀文化也需要做一些澄清,应该看到祭祀与封建迷信的区别。与古代相比,今天的祭祀大多都是对古代先哲、民族英雄的崇拜。对自然的感恩,说明祭祀回归理性,有了更多科学指导。很大程度上是表达了人们的良知、求知、感恩、祈福等诉求及愿望,今天我们探讨祭祀文化应该重新回到祭祀的基本理念上,重塑中国的祭祀文化的祈盼、诉求、感恩这一核心思想。

尚礼崇德是祭祀的本质特征,所以祭祀是有着传承意义的典礼,是一项仪式性很强的文化活动。也因而有着很严格的规范,具有极强的约束性,祭祀的场所、供品乃至人员亦有着一定的要求,场所庄重,供品精致,主祭人员须德高望重,参加祭祀的人员也要品行端正而且身体健康。因而祭祀的举办有助于传承历史文化,增强国民的文化自觉、自信。而行业祭祀有助于扩大企业影响,提高凝聚力,增强员工信心,推广工匠精神。

祭祀礼仪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一定范围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传统。祭祀文化的核心祈盼、诉求、感恩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中和、崇德利用、天人协调的理念。今天我们认识祭祀文化就是要充分继承和利用其合理价值,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复兴,促进和谐和社会安定,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六 泸州老窖·国窖1573封藏大典在中国当代文化创新性发展中的意义

泸州老窖人十余年来坚持举办泸州老窖·国窖1573封藏大典推陈出新,复原中国千年祭祀文化,祭拜一代宗师舒公承宗,古朴祭祀,敬天谢地,为苍生祈福。

泸州老窖封藏大典宏大庄重的场面、具有象征意义的礼仪形式,丰盛的祭品、场面恢宏的礼乐,特别是“浩浩中华,泽被八方。中国浓香,举世共享”的主题彰显了泸州老窖人对宗师的尊重,对继承并光大泸州老窖历史传统的虔诚,反映出了泸州老窖人的工匠精神的,体现了中华民族顺应自然,崇尚天人和谐,社会和谐理想境界的哲学理念。展示了泸州老窖企业及从业人员伦理道德观念、信仰崇拜方式等方面的特质。同时也展示泸州老窖人多年来在思想、文化、经济、艺术等不同领域所创造和积累的优秀文化与物质硕果。泸州老窖无愧于大国之酿,也确确实实实现了盛世飘香。

在这里我衷心的祝愿泸州老窖与时俱进,永葆辉煌。

相关推荐
草坪故事会|徐利:中国酒城·醉美泸州 打造泸州城市品牌名片

5月10日,2024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草坪故事会”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风光秀丽的莫干山脚下举行。在“品牌 城市腾飞的翅膀”这一环节,中共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利带来了泸州的品牌故事。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同哈瓦那雪茄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月29日上午,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同雪茄节主办方哈瓦那雪茄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你好!中国”:泸州老窖以“文旅”为帆“出海”巴黎

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主办的“你好!中国”旅游推介会在法国巴黎布龙尼亚宫隆重举行。在2024年中法建交60年之际,中国著名白酒企业泸州老窖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此次推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