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海南成为开放新标杆 “一区一港”版图敲定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8-04-16 17:09:21

4月14日,为推动海南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正式对外发布。《意见》划定了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港发展目标及时间表,提出到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国际开放度显著提高;到2025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初步建立,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到2035年,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制度体系和运作模式更加成熟,营商环境跻身全球前列。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昨日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经过30年的努力,海南已经初步具备了建立自由贸易港的条件。中央作出建立覆盖全岛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不仅是对海南建省办特区3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巨大成就的充分肯定,而且也给海南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带来重大历史机遇。

迟福林表示,海南要抓住机遇,以更大开放办好最大经济特区,把海南打造成全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改革开放的试验平台、改革开放的开拓者。海南改革开放的出路在于实施自由贸易港这种当今全球最开放的发展模式。这意味着中国将建立一个全球面积最大、范围最广、开放层次最高的地区。这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的特定背景下主动扩大开放的一个重要的、超出预期的举措,不仅对我国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引领经济全球化会形成多方面的重要影响。

海南一直扮演着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路者的角色。从30年的实践来看,海南坚定不移地实行“大开放”方针,以“大开放”促进大改革、大发展,是海南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实践探索和基本经验。有关数据显示,2017年,海南GDP达到4462.5亿元,是2010年的2.2倍。

迟福林表示,中央赋予海南的新使命,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海南要把这步棋下好,关键在于务实行动,在多个领域的改革开放上尽快取得突破,起好“步”,开好“局”。一是以加快建设三亚凤凰岛邮轮母港为重点,推动泛南海经济合作圈的形成;二是以加快建立国际购物中心和推进健康医疗产业全面开放为重点,全面提升海南对外开放水平;三是按照“全岛一个大城市”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行政区划调整;四是以率先在全岛取消燃油车为重点,形成国际一流的生态环境。

上海立信金融学院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肖本华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南建设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的最大优势是其拥有相对较好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实现“一线放开”和“二线安全高效管住”。海南还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支点,已经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因此通过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可以成为未来从东南沿海到东南亚的商贸枢纽。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的重点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旅游和消费,推动海南发展成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向东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南建设自贸区和自由贸易港既有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等体制优势,也有生态环境和地理区位等自然条件优势。海南可以凭借其地处南海的优势开展泛南海开放合作,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和邮轮游艇产业发展,体现面向南海乃至国际的自由港和旅游目的地。

相关推荐
海南自贸港:加紧政策落地 冲刺封关运作

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已进入冲刺阶段,将于今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记者近期走访看到,海南各地、各行业持续加紧推进自贸港政策落地,全力冲刺全岛封关运作。

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南省分局:精准惠企送春风 纾困解难助发展——2025年跨境金融服务“暖春行动”

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南省分局始终坚持推进海南自贸港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优化海南自贸港跨境金融服务营商环境,于2025年3月至5月组织辖内分支机构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跨境金融服务“暖春行动”。

海南自贸港“蓝海”营商环境对话会常态化 政企共建一流营商环境

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任端任端平表示,营商环境建设厅将持续落实省委、省政府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要求,将营商环境作为决定海南自贸港建设成败的重要因素和核心竞争力,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拿出硬措施、打好组合拳,确保企业诉求得到实质性解决,持续降低综合营商成本,提高营商收益,让企业在海南投资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