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一带一路”的地理风貌是怎样的?

来源:中国知网 责任编辑:唐云 2018-05-08 14:45:00

1605qb04383_9_07800 (1)

“陆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主体由“沙漠绿洲丝绸之路”构成。其东西延绵,辐射范围广泛,是一条古老而漫长的商路,也是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交通大动脉。它从中国长安(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到敦煌,通过地中海到达罗马,全程7000多公里,是连接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中国、印度、两河流域、埃及以及古希腊、古罗马的重要纽带。“陆上丝绸之路”按照惯例自东向西可划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从长安至敦煌,中段从敦煌至疏勒(今喀什),西段自疏勒到罗马。

“陆上丝绸之路”在地形上主要沿着山地、盆地、平原交界线穿行。自东向西主要经过了黄土高原—河西走廊—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帕米尔高原—图兰低地—伊朗高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托洛斯山脉—黑海海峡—巴尔干半岛—多瑙河中下游平原—阿尔卑斯山脉—波河平原—亚平宁半岛。“陆上丝绸之路”从东向西整体是从温带大陆性气候向地中海气候的过渡,主要经过了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沙漠气候、高原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陆上丝绸之路”自中国新疆地区到欧洲的自然带依次为: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该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内陆到沿海的地域分异规律。由于气候类型的不同,使“陆上丝绸之路”沿线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分异,其农业生产区主要以(半)湿润—干旱—(半)湿润进行过渡。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马六甲海峡,越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途经多个港口,串起连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是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可划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主要由南海区域构成,中段包括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和红海,西段主要包括地中海。“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东段南海地区主要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中段在东南亚附近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马六甲海峡附近受热带雨林气候影响,在印度洋主要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后抵达非洲受热带草原气候影响,在红海附近则受热带沙漠气候影响,最后的西段是在地中海气候的影响下抵达洲。

“海上丝绸之路”东段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湿润季风下的稻作农业,西段地区则是旱作农业与发达的乳畜业,且西段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居民仍保持传统饮食习惯,乳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

(作者: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王心源刘洁、骆磊李丽)

相关推荐
格鲁吉亚总理:共建“一带一路”对格鲁吉亚具有重要意义

格鲁吉亚总理科巴希泽10月22日在第五届第比利斯丝绸之路国际论坛期间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对格鲁吉亚具有重要意义。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格鲁吉亚的互联互通能力不断增强,对华经贸合作持续扩大。

“永”字当选2025“一带一路”年度汉字

2025“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9月28日在重庆市永川区举行,“永”字从9个候选字中脱颖而出,当选2025“一带一路”年度汉字。

跨越山海绿为桥 中拉携手筑未来——中拉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设研讨班在京结业

来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14名政府官员、专家和学者带着对绿色发展的共同期待汇聚中国,参加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和国际合作司指导、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办、“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承办的“中拉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设研讨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