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IMF:亚太区通胀或将持续处于较高水平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许振威 2018-05-10 08:54:55

亚太通胀

5月9日,IMF亚洲及太平洋部主管李昌镛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当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香港发布了最新一期《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 新华社记者 呂小炜 攝

新华社香港5月10日电(记者 张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9日在香港发布了最新一期《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报告指出,亚太地区的通胀过程已经变得具有更强后顾性,预期对于驱动通胀的影响减弱,未来亚太地区的通胀可能持续处于较高水平。 

报告表明,目前亚太地区呈现经济快速增长而通胀依然很低的现象,许多经济体的核心通胀低于目标水平。这一现象主要受到暂时性全球因素驱动,例如输入型通胀水平不高。 

IMF亚洲及太平洋部主管李昌镛提醒,在亚太地区,尽管通胀预期总体上与目标水平有效锚定,但通胀过程已变得具有更强的后顾性,预期对驱动通胀的影响已经减弱。 

IMF的报告还指出,一些证据显示,通胀对经济疲软的敏感性下降,即菲利普斯曲线(标示失业与通胀存在交替关系的曲线)变得平坦。因此,一旦美国通胀和大宗商品价格等全球因素改变当前有利的方向,亚太地区的通胀水平可能上升,且后顾性增强可能使通胀持续处于较高水平。加之菲利普斯曲线变平坦,降低通胀的产出成本会增大。 

对此,IMF建议,政策制订者应保持警惕,随时准备采取行动,针对通胀压力的早期迹象采取应对措施。例如,改善货币政策框架和央行信息沟通效果,加强预期对驱动通胀所起的作用,从而降低通胀粘性;增加汇率的灵活性,减轻输入型通胀的影响;强化宏观审慎政策,应对干扰金融稳定的风险。

相关推荐
专访|中国经济将实现更具韧性的增长——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事务主管贾殷-钱德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国事务主管索纳莉·贾殷-钱德拉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专访时说,尽管面临挑战,中国持续推进改革,有望实现更高质量、更具韧性的经济增长。

IMF:中国等亚洲新兴经济体仍是全球经济主要引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6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预计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5%。IMF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表示,中国等亚洲新兴经济体仍是全球经济主要引擎。

IMF警告美国亟待解决长期财政赤字问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美国2024年第四条款磋商报告,认为美国高财政赤字和债务为本国和全球经济制造日益重大的风险,美国政府亟待解决长期财政赤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