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改革开放是企业和个人成长的最大东风”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8-05-18 09:32:02

新华社孟买5月18日电 (记者张兴军) “海尔创立于1984年,我1998年跟随公司出国拓荒。经过近20年的发展,如今南亚业务已经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回头看,无论对企业还是对我个人成长来说,改革开放都是最大的‘东风’,”海尔集团电器产业有限公司副总裁、南亚区域总监宋玉军说。 

新世纪之初海尔进入印度市场,随着公司的发展扩大,不久后就收购了当地一家冰箱厂,厂房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设计产能达30万台。去年年底,海尔位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浦那市的海尔工业园建成投产,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冰箱产能增加至180万台,还新增了热水器、洗衣机、空调和电视机各50万台产能生产线,园区总产能高达380万台。 

工业园建成投产后,宋玉军成了现场最忙碌的人之一:向来自国内总部的高层汇报工作,陪着印度当地官员参观,见缝插针召开新闻发布会回答记者提问,一刻不停又有条不紊。面对各式话筒、“长枪短炮”的“包围”,梳着平头短发,戴着眼镜的他应对从容有序。 

宋玉军介绍,新工业园投产后不到三个月,冰箱和空调便率先实现了双班满负荷生产,远超预期,也极大方便了南亚用户的家电需求。“这是基于海尔深耕印度市场,厚积薄发的结果。” 

如今,印度的消费者只要在家轻点鼠标,就可从位于浦那的海尔工业园预订整套家电。而过去,从中国青岛到印度孟买,一台冰箱整机需要历时一个月才能抵达。 

除了给当地民众带来生活便利外,海尔的全球化进程也有力带动了当地就业。仅浦那工业园,新增直接就业岗位就高达约2000个,间接就业岗位约1万个。工业园当地化生产量倍增,工人用工量加大。 

入职不到一年的拉胡尔是一名海尔创客,也是工业园里洗衣机生产线的负责人。他说:“我之前去过中国,了解到海尔是一家国际化的大公司,能够成为海尔的一员,我十分骄傲!” 

回顾海尔家电全球化,尤其是在南亚地区的发展历程,宋玉军认为,始终坚持产品质量的专业化、管理服务的本地化、品牌塑造的全球化,是海尔不断走向成功的“密码”。 

他说:“比如针对印度的高温天气、一些地方容易断电断水的现状,我们特别开发了具有断电记忆功能的冰箱,能够在零水压条件下使用的洗衣机等,这些都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有的还成为了市场上的‘爆款’产品。” 

宋玉军同时还表示,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个人,飞速的跨境成长归根结底得益于几十年来中国坚持不懈改革开放,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他说:“我一年到头有8个月以上的时间在海外,刚过去的2017年,光在印度就待了超过半年,每年往返国内3到4次。”而类似这样的生活状态,对今年42岁的宋玉军来说,已经持续了20年。 

“从当初的一条生产线,到如今扩建成拥有多条生产线的工业园,海尔印度的突破和蝶变是中国制造走向全球化的缩影。进入新时代,中国开启了进一步走向世界、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新征程。作为海外队伍的代表之一,我们将以‘一带一路’倡议为风口,积极践行、深度参与,继续做好先遣队和拓荒者。”宋玉军说。

相关推荐
“埃中经济合作的亮丽名片”——海尔埃及生态园助力埃及制造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

在埃及首都开罗东部斋月十日城工业区内,沿着被埃及官方命名为“海尔路”的主干道前行,便可到达由中国企业投资建设的海尔埃及生态园。

海尔携手澳网 发力推进全球市场拓展

海尔携手澳网,发力推进全球市场拓展。

海尔携手澳网 发力推进全球市场拓展

在2025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步入尾声之际,海尔作为2025年-2027年澳网官方合作伙伴,俨然成为赛场内外的“明星”,现场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吸引了大量墨尔本居民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澳网观众与游客在品牌展区和快闪店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