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劳模书记张国强的扶贫之路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许振威 2019-07-26 16:22:00

张国强在酷暑中安装

永顺县对山乡的新龙村,由原烂柴村与原洞潭村合并而成。因区位优势较弱、资源禀赋较差,新龙村长期贫困。村内的基础设施极不完善,用水用电以及出行皆是难题,生产生活有诸多不便。2015年,国网湘西供电公司对新龙村开展驻村扶贫,情况由此好转。2018年,“全国劳动模范”张国强到新龙村任驻村书记,加入到新龙村脱贫攻坚的事业中来。如今,新龙村原有的93个贫困户中已有89户实现脱贫。

张国强1973年出生,拿过镰刀锄头、扛过钢刀机枪,最后又在电网紧紧攥了20年扳手钳子。他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先后荣获“全省抗冰保电先进个人”、“湖南省劳动模范”、“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南省电力公司最美电网人”、国家电网公司“为民务实清廉先进典型”、“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现在,投身电力工作多年的他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农村,这一次他是为了新龙村总共258户858人更美好的明天。

电力先行 点亮发展动能

新龙村与国网湘西供电公司的结缘并非偶然。当初在选点时,国网湘西的驻村工作队就主动提出,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到电力基础设施最差的地方开展帮扶。梳理对比完各村的情况后,驻村工作队发现新龙村的情况最为堪忧。新龙村于2001年由烂柴村与洞潭村合并而成,合并前两个村的电网建设都非常差,在当年的电费曾高达两块多钱一度。

用电难加之用电贵,新龙村村民都很少用电。与此同时,全村唯一的变压器几乎是空载运行,虚耗严重。工作队驻村后立即对新龙村全村电力基础设施进行排查。张国强介绍道:“当时的线路长、线径小、线损高、用电质量差。”张国强在来新龙村之前已是当地名气不小的人物,他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电雷锋”。驻村扶贫之前,他是一名配电运检班的工人。从普通员工到供电所所长、配电班长,他曾组织完成各类维修、抢修任务3700余次,3次在抢险过程中与死神擦肩而过,在当地赢得了一句家喻户晓的顺口溜:“家里灯不亮,就找张国强。”工作二十多年来,张国强无私的奉献,执着的坚守换来了老百姓的信任。工作中,他的安装质量、安装工艺、安装速度也得到同行的认可,被称为“张国强标准”。

电力是生产生活的基础性保障,张国强直言:“现在发展要电力先行,电力没搞好什么都难搞。”改造升级后的电网让新龙村的用电成本大大减少,居民电价降至0.588元/度,用电状况也比原来更稳定、更安全。曾经村民们连打米都需要在村里集中用电操作,“现在每家一台打米机!”张国强高兴地说道。

新添的变压器为村民的生产生活“保驾护航” 陈雅倩摄

涉险探水 解决饮水之困

电和水是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两大部分,工作队驻村后在着力建设农村电力基础设施的同时,也将村民户户通水的计划排上了日程。新龙村境内山高坡陡、土层稀薄,难以蓄水储水,原本村民取水用水就极不方便。并且村内一遇暴雨就容易导致山体滑坡,在没有通水的情况下,村民农作与生活都容易受到极大影响。

在了解到村内用水困难的情况后,驻村工作队积极联系永顺县水利局,与熟悉当地路况的村民三方一起开始了漫山勘测水源地之行。新龙村里的两个自然寨需要各选一个水源地,才能够保障两边村民都能便利地用上水。“当时先后去了6次,那个山上连路都没修好,遇上下雨全是泥巴。”张国强站在现在已经修整好的水泥路上感叹道。新龙村的山路还保持着最原生态的模样,路陡、土松、走路难以发力,“来回一趟就要花三五个小时”。经过艰难跋涉与勘探,最终工作队与县水利局讨论,决定将两个水源地选定在半山腰上。在解决了水源地选点后,工作队又立即着手修整通往两个水源地的道路。

如今,新龙村家家户户都接通了自来水,用水不再成为村民生活中的问题、难题。现在国网湘西供电公司援助村里的水库道路建设正加班加点,抢工期,预计今年之内便将胜利完工,继续为新龙村村民便利用水提供保障。

凝心聚力 振兴产业发展

新龙村虽合并已久,但其中一村曾经历整村搬迁,导致村落整体呈现“八字形”分隔,两个原有村各居一头,村民之间距离甚远、交流不便。想要在这样一个“二合一”的村里修建能方便全村、服务所有村民的村部楼,对驻村工作队来说又成了一个不小的难题。最终工作队经过多次讨论,决定将村部楼选建在整个“八字”的几何中心,这样才能够同时照顾两边,为村民们日后相互交流、共同活动提供场所。“你只能选在这个八字形的中间。”尽管这个中心地处一个略高的小山顶上。

新村部楼建设完成后,配套的通行山路也立马投入修建,并不断修缮。张国强开着自己的车在通向村部楼的山路上颠簸:“(路)现在马上就搞好了。因为之前我们修得比较窄,现在在把它重新拓宽。”

用来处理村务、凝聚村民感情的新村部楼修建好了,但对新龙村帮扶的最大任务仍然是脱贫。张国强认真走访每家每户,结合自然条件与每户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给他们想办法、找出路。村民严太忠担心销路,不敢扩大猪羊养殖,张国强就到处帮他联系销售渠道,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多亏了我们劳模书记!”现在严太忠已经成为村里的养殖大户,不少村民都来向他取经。

张国强(右二)了解肉蛙养殖户肉蛙长势

如今的新龙村已形成了牛羊养殖专业基地、建设养蜂示范园、金秋梨产业园的“一基地两园区”产业发展模式。工作队争取金融扶贫资金120余万元,以专业合作社为平台,给村民上门技术培训,发展山羊养殖3000多只,养牛160多头,养鸡鸭2500多只,养蜂300多桶,种植金秋梨350多亩,油茶项目98亩。并且村内积极创建村委+养殖合作社+农户模式,分红惠及93户贫困户,实现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015年新龙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680元,而到2018年时已经上升至4000元以上。

新龙村连片规模种植的金秋梨 陈雅倩摄

志智双扶 立足长远发展

“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而“三保障”中的第一条就是保障义务教育。很多农村家庭轻视义务教育的重要性,甚至宁愿让小孩辍学打工也不在学校里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张国强所在的驻村工作队也格外重视教育扶贫,他们在村里开展了“联学联创”活动,组织22名青年大学生志愿者与该村在读高中生开展结对“一助一”帮扶。今年张国强与工作队队员商量,希望能增加村里的奖学金额度。“他们要是能考起大学,我们也愿意捐献一点(工资),把奖学金从三百提到两千。”张国强提到今年村里有三个在备考大学的孩子时,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扶贫先扶志”,小孩的教育问题已经能够保障,但扭转村里一些中老年人的落后思维,让他们自发学习、积极向上,才是整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在思想工作上的重难点。村民田龙兴从曾经的贫困户到现在已脱贫、能够自给自足,“都是工作队他们在帮助我”。他和来走访的驻村工作队队员聊天时,挠着头腼腆地说:“吃饭不能只靠国家了。”田龙兴如今自己种了一两亩地,能够保证全家人吃穿不愁,家里的小女孩也在乡里上着幼儿园。他今年还分到了油茶苗,能够得到额外的补贴。

张国强(右二)为缺劳力贫困户插秧

新龙村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村里先后实施了农网改造、安全饮水、村组公路、水利设施、村部综合楼、村民便行桥等民生工程。2018年12月,该村正式实现脱贫出列。看着日益发展的新龙村,张国强心里仍在盘算着:“明年脱贫攻坚收官,村里产业一定要做得可持续发展,让所有贫困户成功脱贫不返贫。这也是央企扶贫必须有的责任和担当!”(蒋毅 罗坤 萧单丹)

相关推荐
国网湖南电力许创业:实干兴业 “造血”扶贫 倾心为民

在许创业带领下,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攻坚克难,着眼村级面貌,大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高桥村的环境越来越美,生产生活越来越便利。

国网湖南电力李会明:发展多种产业扶贫 为大山根植希望

2018年5月,时任国家电网衡南县供电公司用电检查大队队长的李会明接替同事进驻大山村扶贫,担任扶贫队长兼第一书记,开始着力发展产业带动扶贫,三年来,当地已是一派热闹红火的景象。

郑泽民:扎根穷村 为民解困

三水村是湖南省新田县最边远的深度贫困村,该村由六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脱贫攻坚任务艰巨。2018年,年过半百的国网永州供电公司职员郑泽民主动请缨来到这里,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村民走上脱贫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