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林丽金:用语言搭建中老文化交流“朋友圈”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3-10-20 19:30:00

时隔四年,再次回到位于云南省普洱市的普洱学院时,林丽金的身份已不是学生,而是老挝苏发努冯大学一名汉语教师。

这一次,林丽金作为学校翻译,陪同苏发努冯大学领导与普洱学院共同签订MOU协议,为“一带一路”数字产业学院揭牌。

此次揭牌,源于普洱学院2022年12月2日主办的澜湄流域国家经济合作与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论坛。同月12日,普洱学院与苏发努冯大学、东软教育科技集团三方在云南省普洱市举行共建“一带一路”数字产业学院的签约仪式。

再次回到母校,林丽金感触颇深。2008年,源于从小对中国文化的喜爱,林丽金在高中毕业后申请到普洱市政府奖学金,选择到普洱学院学习汉语。并于2008年至2012年、2016年至2018年,分别在普洱学院读完专科和本科。

普洱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马文会介绍,学校新增老挝语等3个非通用语种专业,与泰国清莱皇家大学、老挝国立大学等高校合作办学,采用联合模式培养高素质英泰、英老复语型人才、汉语国际教育人才近千人。

第二次来中国学习时,林丽金记得,相比第一次,来自琅勃拉邦学习汉语的同学不断增加。林丽金认为,学习汉语让她的“朋友圈”不断扩大。“我们建立了中老学生交流的微信群,群里我会介绍在中国学老挝语的学生和在老挝学中文的学生相互交流认识,让双方深入了解彼此的文化、历史和语言。”

留学生是“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的重要主体。马文会说,普洱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和独特的地缘优势。利用这种优势,普洱学院从2006年开始招收留学生起,就将国际化办学列为学校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纳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如今,通过深度对接企业,推动产教融合发展,不少老挝留学生成为了老挝各行各业的骨干和精英,为中老两国人文和贸易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策划: 刘加文

执行策划: 韩海阔 翁伟庆 杨定都

统筹: 汤丹鹭 李霞 刘馨蔚

编辑: 王慧娟 李小雨 田明 刘丹 刘小军

摄像: 刘东

后期制作: 刘东 王硕

撰稿:范芳钰

视觉设计: 刘娟 杨霁昕

外联:刘起 王博喜莉 陈轩讯

海报:游娟

鸣谢:中共普洱市委宣传部

普洱学院

新华网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相关推荐
中国援老挝乌多姆赛职业技能发展中心项目移交

中国援老挝乌多姆赛职业技能发展中心项目移交典礼9月26日在老挝乌多姆赛省举行。该项目涵盖教学办公楼、实训中心、师生宿舍、食堂及辅助设施,于2023年12月正式开工,2025年7月底通过竣工验收。

中国驻老挝大使馆举行招待会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6周年

中国驻老挝大使馆近日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招待会。老挝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巴妮、副总理占沙蒙、副总理沙伦赛,国会副主席顺通,前副总理宋沙瓦及12位部长、省长,各国驻老使节,我国旅老各界代表等近700人出席。

中老签署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谅解备忘录

9月1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邓志勇与老挝农业与环境部副部长纪高·辛纳翁在江苏南京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农业与环境部关于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的谅解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