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末安徽省获批“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免登记”和“银行直接办理外债登记”两项跨境投融资便利化试点。国家外汇管理局安徽省分局(以下简称“安徽省分局”)结合地区战略定位,紧扣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入推进试点,以“小支点”服务“大倡议”,助力安徽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大格局。
聚焦流程再造和服务集成,讲好安徽外汇便利化故事。一方面,建立立体化机制保障。安徽省分局成立专项工作组,横向积极开展跨部门、跨分局的沟通,纵向建立省分局、地市分局和银行统筹推进框架,形成工作“一盘棋”、“一张图”。另一方面,集成化政策宣传培训。全省举办银行试点业务政策培训24场,覆盖180余家银行机构的800余名资本项目业务骨干,积极对接重点企业300余家,形成省市外汇局、汇银企协同的集成化、精准化政策传导模式。与此同时,搭建全方位宣传矩阵,创建“重点企业库”,通过“汇银联动+入企送策”开展宣传;积极利用“宪法宣传周”、“电视直播”节目宣讲政策,受众近7000人次;通过银行公众号、人民网、央广网、新浪、搜狐等外部媒体宣传试点成效。截至目前,发放宣传折页1300份,宣传稿件全网点击量超10万次。
着眼“以小促大”和整体思维,试点政策“支点”效应初显。其一,时效革命,从“两三天”到“两三个小时”。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免登记试点,切实简化了境内再投资业务流程,企业开户到资金入账,由两三天缩短到2小时左右,再投资效率大幅提升。近日,辖内某科技公司接受境外股东为新加坡的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该公司负责人表示,“真的太便利了,接收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无需办理登记手续,从开户到资金入账仅2个小时左右就全部办理完毕,可以更快地将资金投入到实际运营中去,大大提高了投资效率。”银行直接办理外债登记试点政策也将企业办理跨境融资业务的时间由两三天大幅缩短至半小时,效率显著提升。其二,流程重构,从“多环节”到“一站式”。如某企业反映,试点政策实现了“一站式”办理外债登记、提款、还本付息、注销等业务,外债业务流程更加高效顺畅,企业跨境融资的便利程度得到了大幅提升,为海外布局“一带一路”提供了更加高效的资金支持。其三,创新驱动:从“做加减法”到“乘数效应”。试点政策通过简化业务流程和环节(做减法),提升跨境投融资服务(做加法),推动“一减一加”发生质变,外汇管理的“人民性”更加彰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实现“乘数效应”。如某新能源生产企业,长期向东南亚、欧洲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产品,在试点政策实施后,辖内银行通过与境外银行跨境协同联动,快速为企业办理了46亿日元的外债签约登记业务,满足了企业资金运营周转需要。其四,生态变革:从“点和线”到“新局面”。县域主体“惠及率”取得突破,中小微企业成“便利主体”。如某公司是一家生产自行车轮胎的中小微企业,产品销往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该企业每月都要办理一笔外债登记,在试点政策的支持下,企业脚底成本大幅下降,跨境融资效率明显提升。
深耕外汇管理和便利服务,政策红利惠及更多主体。安徽省分局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政策宣传、业务培训、流程优化等措施,确保了试点政策的顺利落地,实现了“流程简化、效率倍增、风险可控”的目标。两项便利化试点,从投资和融资两个关键领域入手,解决了企业的实际困难,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实现跨境投融资服务的“乘数效应”,激活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内生动力。
展望未来,安徽省分局将继续深耕外汇管理和便利化服务,不断推动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改革服务惠企、金融为民。持续优化政策传导机制,落实外汇管理服务,严控风险底线,为安徽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提供更高水平的外汇管理支撑,为安徽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