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正以‘追风逐日’之势,在新能源领域‘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我们愿与各位携手,以资源为‘基’、以政策为‘桥’、以创新为‘帆’,共同书写绿色能源时代的共赢篇章。诚邀各位实地考察,共绘‘风光无限’的未来蓝图。”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科技装备处处长薛瑞军发出能源投资之邀。
作为中国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第二十届西博会于5月25日-29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借力西博会,5月26日,内蒙古在成都市举办重点产业座谈交流会,聚焦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展开深度推介,向外界展示北疆大地在绿色转型中的澎湃动能与合作机遇。
图为5月26日,内蒙古重点产业座谈交流会于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期间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
风光资源富集是内蒙古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底气,风能技术可开发量达108亿千瓦,占全国50%以上,太阳能技术可开发量超94亿千瓦,占全国21%。广袤的沙漠、戈壁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空间条件。
近年来,内蒙古新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内蒙古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达1.35亿千瓦,提前一年实现新能源装机超越火电的目标,绿电年发电量超2100亿千瓦时,可替代标准煤84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亿吨。截至今年4月30日,内蒙古新能源总装机达1.38亿千瓦,同比增长37%,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达51.2%,同比提高6.4个百分点。其中,风电装机8868万千瓦,光伏装机4875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57万千瓦。
图为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科技装备处处长薛瑞军对新能源产业集群进行重点推介
据薛瑞军介绍,内蒙古正从三方面构建新能源产业最优生态:
一是顶层设计强支撑。内蒙古规划到2030年新能源装机将超过3亿千瓦,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50%。同时,创新推出工业园区绿色供电、源网荷储、风光制氢、全额自发自用、自备电厂可再生能源替代、火电灵活性改造等六类市场化消纳应用场景,根据新增用电负荷需求配置“无上限”的新能源项目,进一步满足用电负荷对绿电的需求,目前已累计批复项目超200个,配建新能源9000万千瓦以上。
二是全产业链扶持。目前,内蒙古正加快推动风电、光伏、氢能、储能四大新能源产业集群建设。实践中,统筹新能源开发布局、超前谋划电网接入工程、优化项目手续办理、强化项目全过程调度管理。同时,内蒙古坚持本地消纳和外送并举,推动加强跨省跨区新能源合作。
三是加大试点示范力度。目前,内蒙古推动绿氢与工业、交通等领域耦合发展,已形成氢氨、氢交通、氢化工、氢冶金等产业链,应用场景在全国起到了较好的示范效果。其中,远景赤峰氢氨一体化项目建成投运,华电包头氢能重卡投入使用,国能集团和国家电投的氢能源动力火车成功试运行,包钢集团、乌海赛思普公司氢冶金示范项目稳步推进,华电包头全国首个工业天然气掺绿氢点火成功,大唐多伦绿氢耦合煤化工成功产氢,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内蒙古样本”。
在推介环节,内蒙古各个盟市纷纷亮出自己的能源“底牌”。锡林郭勒盟投资合作促进中心主任李剑虹表示,锡林郭勒盟属全国少有的一类风光资源区,已投产风光项目最高利用小时数分别达4900小时、2100小时,除并网在建装机外,荒漠半荒漠地区待开发风电规模9000万千瓦,光伏1亿千瓦。
作为国家重要的煤炭基地、煤电基地、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鄂尔多斯市煤炭、天然气储量分别占全国1/6和1/3,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服务内蒙古建设国家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鄂尔多斯市商务局四级调研员杨光表示,“鄂尔多斯市有着深厚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我们期待与各位企业家在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乌兰察布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刘石稳表示,乌兰察布不仅有优质的风光资源,还有配套的产业基础。依托地处“绿氢进京走廊”的关键节点优势,乌兰察布市正发展绿色“氢氨醇”制备产业。全市已具备生产10MW及以上大型风机配套生产能力,基本形成风电装备制造全产业链。
本次座谈会上,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能源局和工业和信息化厅以及呼和浩特市等5个盟市围绕内蒙古重点产业进行了投资环境推介,开展精准招商对接。四川省50多家相关领域目标企业、6家商协会代表参会。(侯倩、张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