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企承建安哥拉供水工程破解首都“水困”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陈麓伊 2025-09-16 14:09:55

49c8cde596134e64bd8b18a8f4e417e4.PNG

这是8月22日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拍摄的吉隆戈供水项目取水泵站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新华社罗安达9月15日电 通讯|中企承建安哥拉供水工程破解首都“水困”

新华社记者刘杰

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东部的吉隆戈供水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安全技术员菲盖拉·卡伦加穿梭于工地,仔细检查施工人员的安全帽、安全带及其他防护装备。

卡伦加自2017年起参与中国电建多个项目建设,从钢筋工逐步成长为安全技术员,目前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他告诉记者:“能参与这项造福民生的工程,我很自豪。工程不仅为很多安哥拉人带来工作机会,建成后也将让更多居民受益。”

罗安达长期缺水,受气候干旱、供水设施老化及处理与输配能力不足等因素影响,供水问题尤为突出。安哥拉能源水利部水务国务秘书安东尼奥·达科斯塔在项目现场表示,目前罗安达供水缺口仍高达50%,部分区域只能每两三天间歇供水一次。

吉隆戈供水工程项目负责人张强介绍,该项目是中国电建在安哥拉承建的重点民生工程,主要包括日取水能力57万吨的取水泵站、12.5公里原水管线、日处理能力50万吨的水处理厂和五座配水中心。项目正按计划稳步推进,建成后将显著缓解罗安达东部长期存在的供水紧张问题。

取水泵站是吉隆戈供水项目的核心工程,是从宽扎河取水的“最前线”。泵站紧邻河畔,地处沼泽地带,地层为厚达35米的深厚淤泥质土层,施工条件复杂,17米深基坑的建设对安全提出了极高要求,给工程团队带来挑战。

吉隆戈供水工程项目总工程师张鹏介绍说:“项目团队经过多轮研究,采用灌注桩、高喷桩、抗拔桩、碎石桩四种桩基组合的地基处理及深基坑支护技术,历时7个月累计完成3245根桩基施工,有效解决了地基承载力不足和深基坑安全支护问题,为主体结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项目推进过程中,针对中安两国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方面差异,项目团队深入研究当地政策,建立接轨体系,确保项目依法、合规、高效推进。同时,还通过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开设语言培训课程,并通过聘用有中国留学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促进不同文化背景员工之间的理解与互信,营造了高效顺畅的合作氛围。

项目所在地邦热苏斯地区行政长官埃尔马诺·阿德里亚诺表示,中国电建在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已在邦热苏斯及周边多个社区实施公益项目,包括建设饮用水系统、安装电力网络、开展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改善工程,并支持多项社区公益行动,直接惠及数千居民,为当地家庭增收、改善民生和减贫发挥了重要作用。

“吉隆戈供水项目将显著改善首都供水,基本填补缺口。我们有信心在2026年项目完工后极大缓解罗安达的供水问题。”达科斯塔说。

64c50990894844fc9022806008589b20.PNG

8月22日,工人在位于安哥拉首都罗安达的吉隆戈供水项目施工现场作业。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2c1f4449c3da4d418a00ad4e0fca418f.PNG

这是8月22日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拍摄的吉隆戈供水项目取水泵站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b73fe597e32845e0a4a18cd686d9e1b0.PNG

这是8月22日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拍摄的吉隆戈供水项目管道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cad97aa1b061429a91b595f113d6641a.PNG

8月22日,工人在位于安哥拉首都罗安达的吉隆戈供水项目施工现场作业。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95673ea54fd449d2916992b661c52f2b.PNG

这是8月22日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拍摄的吉隆戈供水项目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相关推荐
守护红海沙漠生态——中电建华东院埃及风电项目的绿色实践

在埃及红海省广袤的干旱荒漠上,由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建的苏伊士湾阿蒙内特500兆瓦风电项目,不仅是“一带一路”全球绿色能源合作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更凭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友好型施工实践,为干旱区清洁能源项目提供了生态保护样本。

“孩子们有了更多实现梦想的机会”——中企承建伊拉克千所示范学校

中国企业承建的伊拉克1000所示范学校项目是该国重大民生工程,是中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项目。

通讯丨与山地生灵和谐共生的绿色风电——中企项目践行“两山”理念助力波黑发展

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的84兆瓦伊沃维克风电项目,于2024年10月全容量并网,成为波黑规模最大新能源发电项目,年发电量2.59亿千瓦时,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4万吨,为当地能源结构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波黑专家感叹,这个项目体现中国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当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