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首个动态巴士服务项目“滴滴公交”,20日晚在沈阳市和平区试水投运。这款全新巴士服务,由沈阳客运集团联合滴滴优点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联合打造,助力“夜经济”,适应市民快捷便利出行新需求。
随着东北三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力度不断增强,老工业基地的朋友圈扩大了、发展动能增强了、全方位振兴的步伐更快了,一个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正在加速隆起。
15日在沈阳市举行的“金融助振兴——辽宁行动”主旨会议上,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签署《社会信用体系合作共建框架协议》,在体制、人才、应用等八个领域展开合作,共建区域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打造“信用东北”品牌。
黑龙江低区位经济增长是传统问题与新常态下问题叠加的结果。龙江地区的决策者们对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方向已有清醒把脉。新一轮“振兴东北经济”战略及“一带一路”战略,在赋予黑龙江区位优势的同时,也赋予其历史使命。如何在具体对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激活市场意识,倒逼资源配置的合理化,是对决策者智慧的考验,也是龙江经济突围的希望所在。
“俄罗斯远东地区正亟待实施一系列铁路、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新建或升级改造项目。中国企业可充分利用自身在施工工艺、装备制造、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与经验,积极参与俄远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东北与俄远东地区发展合作贡献力量。”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总裁张宗言日前对新华社记者如是说。
7月11日,“东北及内蒙古地区检验检疫局支持中欧班列扩量增效加强检验检疫监管合作研讨会”在辽宁鲅鱼圈召开。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检验检疫局共同签署了《东北四省区检验检疫局共同支持中欧班列扩量增效 加强检验检疫监管合作协议》。
中国当前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向东北亚区域开放,作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前沿阵地,加快东北地区发展有望成为中韩经济合作的新舞台和新空间。
随着通化国际内陆港务区19日正式通关运营,通化与240公里外的辽宁丹东港之间的便捷通道被打开,丹东港将为通化内陆港提供三个通用泊位,作为陆海转运的开放基地。这意味着吉林这座位于中国东北内陆的城市有了直接面向海洋的通道。
参展嘉宾和客商步入刚刚开馆的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展厅,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特色产品便映入眼帘。新型石墨粉、石墨液等新材料产品熠熠闪光,各地的客商围聚在展台前或驻足观看或展开洽谈,气氛热烈。
默克尔在结束北京访问行程后,计划前往辽宁沈阳开始她的“东北首访”。此次访华,是默克尔自2005年11月就任德国总理以来,第九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成为任上访华次数最多的西方大国领导人。除了首都北京,访华时选择去中国各地走走看看,似乎已成为默克尔的“保留节目”。
10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推进会议,部署进一步推动东北振兴工作。其中明确提出,要做强东北开放型经济,打造面向东北亚的重点开放平台。加快推广上海自贸区等的可复制经验。积极开拓重大装备的国际市场,使东北成为国际产能合作的生力军。
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应利用现有合作机制和平台,帮助东北加快与东北亚国家互联互通,参与俄罗斯远东开发及蒙古国“草原之路”计划,使“一带一路”倡议为东北全面振兴提供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