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东博会展览总规模16万平方米,3200多家企业如约而至,首次设立人工智能专馆、新质生产力专馆和蓝色经济、外贸优品等展区,集中展示中国同东盟国家合作的最新成果。
记者从9月21日举行的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闭幕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9月20日,据不完全统计,共取得成果超700项,其中经贸项目签约超500项,多领域、多形式成果超270项。
选品会、推介会、直播带货、签约仪式……在东博会的马来西亚馆,最火的“展位”当属于主舞台,这个热闹的舞台上每天都在促成合作。还有许多中国—东盟合作故事始于这一舞台,始于东博会这一“年度之约”。
9月17日至21日在广西南宁举办的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吸引了大量外国参展商前来参展。他们有哪些感受?一起来听听。
“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推动中国与东盟关系继续发展,其中高科技领域合作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印度尼西亚德里亚尔卡拉哲学大学国际关系学者克劳斯·海因里希·拉迪蒂奥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东博会上,一台行动灵活、能跑会跳的四足机器人伸出“机械爪”,与现场一名小女孩完成了一次特殊的“握手”,引得周围观众发出阵阵欢笑。这只“手”,触感微凉,动作却精准流畅——它是算法的产物,也是人机交互进步的象征。
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记者看到人工智能纷至沓来的应用场景,更丰富的对接平台、更协同的产业链条,人工智能的未来引人思考。
9月18日,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签约仪式在广西南宁举行。现场签约项目155个,包括产业项目94个、“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项目44个、国际经贸类项目17个。
马来西亚思特雅大学商业与管理学院管理学系主任兼金融经济课程主任乌马特维·穆尼克里希南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中国致力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期待东盟与中国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等经贸平台持续深化互利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9月17日在广西南宁开幕,AI“唱主角”是这次盛会的最大看点。首次创设的1万平方米人工智能专馆和新质生产力专馆,是东博会献给数字时代的“智慧客厅”。
“在马来西亚的很多‘老字号’华人餐馆,无论点一杯热茶或者冰茶,大多数情况下端上的都是一杯‘中国茶’,不少仍用六堡茶冲泡,”马来西亚六堡茶协会会长、马来西亚中国茶商总会理事郭俊邦说,“这是传承百年的文化记忆。”
参加开幕式的多国领导人在致辞中指出,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下,本届东博会聚焦数智赋能、创新发展,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相信本届博览会将进一步深化东盟与中国持久的友谊与信任,共同促进包容性与可持续增长。
记者近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外事办公室获悉,为充分用好友城资源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升级发展,持续打造“友城+经贸”合作平台,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继续举办“广西国际友城进东博”活动。
记者7月23日从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获悉,近日斯里兰卡驻广州总领事馆致函秘书处,确认斯里兰卡出任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特邀合作伙伴。
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集中签约项目109个,其中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93个,制造业项目占69%,各方参展参会热情高涨。
知名企业及成长型创新企业参展数量增长15%、新设战略新兴专题亮点纷呈、多个国家和组织首次参会……透过本届东博会可以看到,中国在扩大高水平开放中深化与东盟务实合作,正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持续带来新机遇。
2024年9月,东博会走到第二十一届。20年间,展馆面积变大、参展企业变多、参展商品更新迭代……变化中折射中国和东盟共赢合作的日益深化;20个春秋再出发,新老朋友相聚、合作桥梁屹立,不变中又见前进的新路标。
东博会期间,记者遇到很多像龙·蒂罗西卡一样第一次来中国的客人,也看到很多像卡曼妮一样因为信心和热爱再次回到中国的人们。
近20万平方米的展览规模、超3000家参展企业、新增战略新兴专题集中展示各新兴领域动态及成果应用……9月24日至28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让与会者看到不断创新的魅力与更广阔的市场和商机。
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9月24日至28日在广西南宁举办。博览会上,上汽通用五菱展台吸引众多观众,新发布的新能源概念车型“东盟之光”成为热议话题。
显示 113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西安开幕
探访肯尼亚菌草种植园
匠心守艺 传承徽派插花艺术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