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凌晨,随着航班号C6622的波音767全货机从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起飞,杭州—塔什干全货机航线正式开通。这是浙江省首条直达中亚地区的货运航线,也是杭州空港口岸今年新开通的第二条全货机航线。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李超6月2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合作取得了实打实的成果。
石榴花开如火如荼,映照着迈向共同现代化的壮阔征程;合作之树根脉相连,深植于欧亚腹地的希望沃土。
中国—中亚区域合作发展中心6月22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正式揭牌。该中心的成立将有助于推动中国—中亚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从携手文化遗产保护到加强博物馆交流再到深化高校合作,中国-中亚地方人文交流合作呈现勃勃生机。6月22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举行的“丝路传音:中国-中亚媒体智库合作与城市文明对话论坛”上,多国政府官员、智库学者与媒体人士认为,加强地方间人文交流,是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民心相通的有效途径。
“丝路融通: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携手应对世界变局论坛”6月22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与会嘉宾认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中亚国家同样将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视为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双方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
早起一碗哈萨克斯坦产的巧克力麦片,用来自塔吉克斯坦的亚麻籽油炒个菜,闲暇时吃一碟土库曼斯坦的干果,或是乌兹别克斯坦独具风味的奶制品,蘸着吉尔吉斯斯坦的蜂蜜……品尝中亚国家舌尖上的美味,已成为许多中国消费者的新选择。
第二届中国-中亚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成功举办。
6月14日,区域国别学视域下中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工业大学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联合主办,吉尔吉斯共和国国家科学院、吉尔吉斯朱苏普·巴拉萨根国立民族大学、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国立大学协办,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共同承办,来自国内外高校及研究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参加会议。
近日,2025年首期中国—中亚五国职业农民培训班在陕西开班。30名来自中亚的职业农民、职业学校教师以及农场主来到陕西渭南市,作为培训班学员开展为期10天的学习。
6月11日,2025年首期中国—中亚五国职业农民培训班正式开班,来自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洋学生”们,在秦东大地开启了一段特殊的“留学”之旅。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作为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正逐渐成为中亚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核心通道。
海关总署6月15日发布数据显示,我国对中亚五国进出口已由2013年的3120.4亿元扩大至2024年的6741.5亿元,增长116%,年均增速达7.3%,高出同期我国整体进出口年均增速2.3个百分点,双边经贸往来持续深化。
6月8日上午,由市场监管总局指导、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承办的“中亚国家可再生能源领域标准化官员研修班”顺利开班。来自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等中亚地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监管部门的官员参加此次研修班。
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记者搭乘这趟跨越天山的首发人文旅游专列,见证了沿途民众渴望更深层次交流、更多机会合作的热情与期待。
中国—中亚媒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联合采访成果分享会6月10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6国20余名媒体界、学术界等代表,就共同讲好中国中亚合作故事、共同促进民心相通展开对话和交流。
6月3日,中国—中亚媒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联合采访团深入哈萨克斯坦北哈州塔因莎县阿依马克镇,采访中国西安爱菊集团哈萨克斯坦园区。
6月1日至2日,第二届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地方合作论坛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举办。陕西省作为本届论坛的中国牵头省份,与乌方一同开展经贸、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的交流活动。
5月29日,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专列(西安—阿拉木图段)在西安成功首发开行。专列抵达阿拉木图后,西安—阿拉木图人文旅游交流周活动将拉开帷幕。
5月22日,“中国中亚合作”圆桌会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馆和吉尔吉斯斯坦世界政治研究所联合举办。
显示 130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