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统医学服务贸易悄然兴起,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随着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的推进,中医理念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
2019年9月,由巴西达明公司与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联合设立的巴西中医药诊疗培训基地在圣保罗市成立,目前有4名来自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中医在此执业,给当地医生讲授中医课程,也给当地侨胞和巴西民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诊疗服务。
由中国驻里约热内卢总领馆主办的“国际抗疫合作系列研讨会”暨“传统医学合作”专场日前以视频方式成功举行,中国和巴西两国的医学专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国传统医学合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由中国常州“孟河医派”传承学会广益中医门诊捐赠的抗疫中药近日运抵葡萄牙。这批预防中药由“一个疗程的清瘟茶饮、5个辟瘟香囊、一个疗程的逐疫药浴粉”组成。
面前的奥兹先生,彬彬有礼、笑声爽朗,聊起中医来如数家珍。从1992年他第一次来到中国的时候开始,美国知名健康节目《奥兹医生秀》的主持人迈哈迈特·奥兹,就萌发出对中医药浓厚的兴趣与喜爱。几十年来,这位在美国近乎家喻户晓的名大夫也在寻找一种途径,让中医与西医更好对话,以实现保健与治疗的目的。
临近新年的一个下午,十几名当地医生匆匆从各地赶到首都突尼斯,参加一场中国专家教授的中医热灸疗法课程。来自江西省中医院的专家迟振海正在突尼斯短暂访问,机会难得。
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近年来,黑龙江省依托“寒地黑土”等独特优势,发展中医药产业,2019年中药种植面积140.5万亩,同比增长12.8%。这个省已出台规划推动中医药产业营收走向“千亿”。
援助纳米比亚医疗队由浙江省卫生厅对口派出,从1996年开始,每届两年,每次派出中医医生和护士各两名,他们在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的国立卡图图拉医院坐诊。自从中国医疗队来了以后,卡图图拉医院就多了一个针灸科室。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与影响也在日益扩大,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展开国际交流合作的特色名片。 近五年来,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接诊来自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俄罗斯、土耳其等1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患者1.2万余人次,形成了独特的中医“磁吸效应”。医院还派出多支医疗队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医疗合作。
中医药学被誉为“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在全民健康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与影响也在日益扩大,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展开国际交流合作的特色名片。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与影响也在日益扩大,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展开国际交流合作的特色名片。 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卓尼在陕西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针灸推拿学专业学习了五年时间。本科毕业后,卓尼将继续攻读本校同专业的硕士学位,他说,将来要把学会的中医知识带回家乡,用针灸推拿造福更多患者。
近日,新加坡华社自助理事会首次举办义工家庭日,约200名义工及家人出席活动,增进交流,彼此认识。2018年,华助会全体义工贡献了超过3.7万个服务小时,无偿协助华助会各项计划和服务。此次活动也旨在加强宣传,让义工队伍更加壮大。
尼罗河畔、苏丹总统府内的中医门诊前,前来就诊的苏丹患者络绎不绝。他们耐心排队,等待接受一位中国医生的针灸治疗。诊室内,身穿白大褂的中国医生正娴熟地用银针扎在一位苏丹老人的穴位上,缓解老人的疼痛症状。
“这是甘肃与格州推进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合作项目,搭起了中白两国友谊桥梁。”甘肃省商务厅外经处处长杨丽平介绍,2017年9月初,甘肃省政府省长唐仁健率代表团访问甘肃省友好关系州——白俄罗斯格罗德诺州期间,为白俄罗斯格罗德诺中医中心建成揭牌,成为我国在白俄罗斯建立的第一个完全独立的中医中心。这也是两省州在中医合作上的一个具有开创性和影响性的合作项目。
有这样一群外国人,他们来自不同国度,有着不同肤色,讲着不同语言,但他们都选择来到中国,追寻自己的梦想。 一根银针,至微至轻,却承载着医德至重,凝聚了一位非洲籍大夫的中医梦、中国梦、非洲梦…… 过去20多年,来自西非国家马里的中医学博士迪亚拉•布巴卡尔坚持在中国西南边陲山区投身义诊、扶贫公益事业,成为当地人熟知的“迪老师”、“迪大夫”。 “小时候,看到中国医生用一根银针就能治病,很神奇,”迪亚拉说,“那时候心里就埋下了当中医的种子吧。” 迪亚拉1964年出生在马里的一个医生家庭,打小对中医就不陌生。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援非医疗队把中医带到了马里,针
十年前,坐落在泰晤士河畔的伦敦南岸大学成立全球第一家以中医命名、以推广中医为特色的孔子学院;如今,这所中医孔院已发展成为全英乃至全球规模最大的孔子学院之一。在26日举行的十周年庆典上,这所中医孔院又促成了中英人文交流的一个新成果——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伦敦南岸大学签署合建中医海外研究和实习基地的备忘录。
第十四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 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