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新年的一个下午,十几名当地医生匆匆从各地赶到首都突尼斯,参加一场中国专家教授的中医热灸疗法课程。来自江西省中医院的专家迟振海正在突尼斯短暂访问,机会难得。
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近年来,黑龙江省依托“寒地黑土”等独特优势,发展中医药产业,2019年中药种植面积140.5万亩,同比增长12.8%。这个省已出台规划推动中医药产业营收走向“千亿”。
援助纳米比亚医疗队由浙江省卫生厅对口派出,从1996年开始,每届两年,每次派出中医医生和护士各两名,他们在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的国立卡图图拉医院坐诊。自从中国医疗队来了以后,卡图图拉医院就多了一个针灸科室。
第五届美国中医药大会6日在洛杉矶闭幕,来自世界各地的200余名中医药界代表和专家学者汇聚一堂,探讨了中医药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与影响也在日益扩大,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展开国际交流合作的特色名片。 近五年来,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接诊来自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俄罗斯、土耳其等1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患者1.2万余人次,形成了独特的中医“磁吸效应”。医院还派出多支医疗队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医疗合作。
中医药学被誉为“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在全民健康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与影响也在日益扩大,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展开国际交流合作的特色名片。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与影响也在日益扩大,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展开国际交流合作的特色名片。 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卓尼在陕西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针灸推拿学专业学习了五年时间。本科毕业后,卓尼将继续攻读本校同专业的硕士学位,他说,将来要把学会的中医知识带回家乡,用针灸推拿造福更多患者。
近日,新加坡华社自助理事会首次举办义工家庭日,约200名义工及家人出席活动,增进交流,彼此认识。2018年,华助会全体义工贡献了超过3.7万个服务小时,无偿协助华助会各项计划和服务。此次活动也旨在加强宣传,让义工队伍更加壮大。
尼罗河畔、苏丹总统府内的中医门诊前,前来就诊的苏丹患者络绎不绝。他们耐心排队,等待接受一位中国医生的针灸治疗。诊室内,身穿白大褂的中国医生正娴熟地用银针扎在一位苏丹老人的穴位上,缓解老人的疼痛症状。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美国中医针灸传承基地12日落户纽约。世界针联主席刘保延、秘书长麻颖当晚在纽约向美国针灸医学会和纽约自然针灸健康中心正式授牌。
“这是甘肃与格州推进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合作项目,搭起了中白两国友谊桥梁。”甘肃省商务厅外经处处长杨丽平介绍,2017年9月初,甘肃省政府省长唐仁健率代表团访问甘肃省友好关系州——白俄罗斯格罗德诺州期间,为白俄罗斯格罗德诺中医中心建成揭牌,成为我国在白俄罗斯建立的第一个完全独立的中医中心。这也是两省州在中医合作上的一个具有开创性和影响性的合作项目。
有这样一群外国人,他们来自不同国度,有着不同肤色,讲着不同语言,但他们都选择来到中国,追寻自己的梦想。 一根银针,至微至轻,却承载着医德至重,凝聚了一位非洲籍大夫的中医梦、中国梦、非洲梦…… 过去20多年,来自西非国家马里的中医学博士迪亚拉•布巴卡尔坚持在中国西南边陲山区投身义诊、扶贫公益事业,成为当地人熟知的“迪老师”、“迪大夫”。 “小时候,看到中国医生用一根银针就能治病,很神奇,”迪亚拉说,“那时候心里就埋下了当中医的种子吧。” 迪亚拉1964年出生在马里的一个医生家庭,打小对中医就不陌生。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援非医疗队把中医带到了马里,针
十年前,坐落在泰晤士河畔的伦敦南岸大学成立全球第一家以中医命名、以推广中医为特色的孔子学院;如今,这所中医孔院已发展成为全英乃至全球规模最大的孔子学院之一。在26日举行的十周年庆典上,这所中医孔院又促成了中英人文交流的一个新成果——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伦敦南岸大学签署合建中医海外研究和实习基地的备忘录。
“一带一路”的提出让中国沉寂数年的中医药文化有了国际化新机遇。“中医药及中医技术要走向世界,最需要的是创新。”19日,山西中医药大学校长李青山如此表述。
英国中医泰斗马伯英教授在6日举行的第一届中英中医药论坛上表示,尽管阻力不断,他仍对中医在海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
棕色偏深的皮肤、略带口音的普通话,年近花甲的秘鲁人奥兰多·莱伊瓦让不少初次见面的中国人以为是同胞。 莱伊瓦是秘鲁一家国民警察医院的院长。但他更喜欢自己的另一个身份,秘鲁针灸协会副会长。在与中医结缘的30年里,他见证了针灸在秘鲁的“走红”。
2016年奥运会期间,外国运动员热衷拔火罐的图片被各种刷屏,其实中医在国外的接受度已经很高啦。在德国针灸疗法越来越受到民众的欢迎,根据德国卫生部门的2004年的粗略统计,德国每年接受中医(主要是针灸)治疗的病人达到200万以上。
伊伦娜·潘科娃和朋友从圣彼得堡飞来三亚,不单单冲着这里温暖的热带气候,而是专程上门来看“老中医”。潘科娃说,北京中医药大学圣彼得堡中医中心给她推荐了几所中国的中医院,她选择了海南。
“这是我4年来第一次感觉好多了。”经过针灸后,《印度快报》记者艾普瓦欣喜地发现,长期跑新闻引发的足跟疼痛问题得到了缓解。日前举行的“感知中医世界行”活动上,来自39个国家的42位媒体记者亲身体验了中医的魅力。
77岁的罗兰·威廉斯博士坐在北京同仁堂悉尼总店一张高脚治疗床上,双腿惬意地垂在半空,他刚接受了于海波中医师半小时的按摩。罗兰是澳大利亚著名企业家,曾担任壳牌大洋洲的执行董事长。近年,他迷上了中医。
显示 82 条中的 61 到 8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