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支付宝公司通过蚂蚁公益基金会向上海市医务工会、上海尚医医务工作者奖励基金会(上海市卫健委主管下基金会)捐赠2000万元,用于奖励、慰问奋战于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工作者。
上海市29日发布《全力抗疫情助企业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包括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防疫和消杀支出给予补贴支持、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等21条具体措施。
“机器不停,真金白银”。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在抓好抗疫工作的同时,尽最大努力保持生产线不停、供应链稳固。
去年2月,国务院批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一年来,在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共同推动下,总体方案明确的29项政策措施落地26项。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全域生产总值达到2.58万亿元,以长三角不到2%的区域面积,贡献了近10%的经济总量。
七家中外资金融机构2月28日在上海集体开业,为上海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建设更具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再添新动能。
2021年上海的全市工业增加值、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三大先导产业总规模、在手投资总额4项首次共同实现“万亿级”突破。2022年,上海将强化新赛道布局和终端带动,让更多“智造力”变成“生产力”。
近日,上海密集出台各类措施,当好“店小二”、出台“施工图”,用服务型监管,为市场主体更好更快壮大,开好第一扇“大门”。
上海“洋居民”的虎年春节他们有哪些计划?他们与上海还有哪些奇妙缘分?
生物医药是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浦东新区作为全国的生物医药高地,2021年共有5个一类新药获批上市,占全国的20%。目前,包括制造、服务和商业流通在内,浦东的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约2700亿元,世界级的产业集群显露雏形。
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但上海仍是跨国公司布局产业链、创新链的首选地之一。2021年,上海吸引实到外资、合同外资、新设外资企业数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创下历史新高。
2022年上海市计划完成200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投资,通过扩大有效投资来稳定经济发展。18日,记者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这一消息。
12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通气会传出信息:《上海市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将于2022年3月1日正式施行,其核心内容是扩大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国民待遇。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最新数据显示,1月1日至3日的2022年元旦假期,上海共接待游客517.42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约125.7亿元。假日经济供需两旺,呈现“开门红”。
高标准完成“规定动作”,还要做好“自选动作”。记者从此间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上海优化营商环境即将进入“5.0版”,将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率先建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18号线一期北段于2021年12月30日开通运营。至此,上海轨道交通全网络运营里程增至831公里,网络规模继续领跑全球。同时,上海地铁的全自动驾驶线路运营里程增至167公里。
上海市徐汇区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6日成立。这是上海跨类型、跨行业、跨单位建立职工创新工作室联动机制的一个最新探索,推动劳模、工匠、技师等技能人才的“联智联技”,提升整体的创新活力。
亚太台风研究中心1日在上海揭牌成立,将聚焦台风数值预报及相关领域关键技术、台风科学观测试验及大数据分析技术以及多尺度台风机理等方面开展研究。
“2021上海-台北城市论坛”1日以视频形式举行。上海市市长龚正、台北市市长柯文哲出席论坛并致辞。上海市副市长陈通、台北市副市长蔡炳坤作主题演讲。
聚焦“十四五”期间上海、香港、澳门城市发展中的新机遇,2021年沪港澳青年经济发展论坛29日在上海以三地视频连线形式举办。百余名青年代表及专业人士与会,展望沪港澳青年合作交流的更多可能。
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上海,如今有了事关各类主体数据权益的地方立法。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25日表决通过《上海市数据条例》,以促进数据利用和产业发展为基本定位,聚焦数据权益保障、数据流通利用、数据安全管理等三大环节。
显示 1141 条中的 141 到 16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