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亳州文旅集团实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促进新景区扩能创品牌,“夜食+夜购+夜游+夜娱”形成夜间品牌矩阵。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19日公布,明确提出一系列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举措。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国家中医药局、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制定印发的《“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19日公布。
随着中医药文化日渐融入大众生活,传统的中医药和现代科技、当代文化潮流“深情相拥”,刮起阵阵“国潮风”。
12月26日,2022年中国国际中医药论坛暨广东省第三届南药产业大会开幕式在广东省云浮市举行。
10月8日,随着“嗨玩药都30天——亳州景区系列旅游活动”和“历史名人带你游——百家文旅企业联合推销活动”结束,2022年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第38届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暨2022年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走进名医故里行主题活动(亳州站)圆满落幕。
巴巴多斯当地时间11月5日下午,第5批中国援巴巴多斯医疗队与巴巴多斯西印度大学凯夫希尔分校孔院、重庆市中医院共同举办了以中医药为主题的在线文化交流活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广电总局联合印发的《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于7日公布。
在浙江武义举办的第二届“浙产名药发展大会”以及“中国·武义寿仙谷灵芝文化节”活动探索了中医药文化融合创新的发展模式。
扎马步、揽雀尾、提手上势、白鹤亮翅……在希腊西阿提卡大学的希腊首家太极健康中心,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正在学习中国太极拳和八段锦,一招一式有板有眼。据了解,这个中华传统经典养生术培训课程已吸引不少当地民众参与,包括理疗师、大学生、跆拳道教练等。
日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协调委员会、中医药委员会在京成立。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李金早兼任中医药协调委员会主任。长期以来,我国中医药非遗工作者和传承人得到了许多方面的扶持,但是总体来看,仍然面临各种生存和发展难题,就社会关心的系列问题,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记者对李金早进行了专访。
铜川是“药王”孙思邈的家乡, “药王”学说、思想和精神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又有当代价值。
今年5月,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正式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首次纳入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章节,这意味着中医药学得到了世界主流卫生保健体系认可。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一场名为“中医药文化走进联合国万国宫”的展览24日在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所在地万国宫开幕,在推动中医药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的同时,也展示了70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为进一步弘扬中医药文化,加快“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进程,2月22日,“2019年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开市“活动在安徽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举办。
近年来,亳州深入破解传统中医药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推进中医药产业现代化,提升中医药文化传播力。目前,亳州中药材种植面积占全国10%、全省60%,饮片加工年生产能力占全国1/3,中药产业年产值近1000亿元,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和区域性中药材加工制造中心。
12日,48名云南中医药继承人在昆明向老中医药专家“拜师”,参与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据介绍,根据《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实施方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了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及第四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
近日,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47%的海外受访者认为“中医药”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占比位居第二,第一为中餐(52%),第三是武术(44%)。由此可见,中医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在海内外已经深入人心。
“国医名家·香港传承”中医流派授牌仪式26日在香港举行。这是首次将部分中医药学术流派的传承工作站引入香港,以增进香港与内地中医学界交流,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
中国北京同仁堂与黑山中国中医院合作成立的中医药发展中心14日在黑山首都波德戈里察揭牌,旨在进一步推广中医药文化。
显示 23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