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张军等人联合浙江大学储涛教授研究组,通过研制硅基光子集成芯片和优化处理,实现了速率达18.8Gbps的世界最快实时量子随机数发生器。
截至欧洲中部时间5日10时(北京时间5日16时),全球新冠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206709例,达到18354342例;死亡病例增加5116例,达到696147例。
英国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总编辑理查德·霍顿日前在英国《卫报》撰文说,在应对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中国科学家果断、负责地采取行动,保护人民健康。
记者3日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科研人员在量子信息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首次基于无人机移动平台实现了量子纠缠分发。相关成果近日在《国家科学评论》在线发表。
嫦娥四号又有新成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一支科研团队日前利用数据精确定位了嫦娥四号的着陆位置,并再现其落月过程。该成果是月球背面控制点研究、高精度月球测绘的基础,也将为我国未来深空探测任务提供技术支持。
中国科学家近期在古代小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成功测定并分析了首例距今约3800年的小麦全基因组序列,证明了古代小麦与中国西南地区现存的普通小麦地方品种的密切关系,提出普通小麦从青藏高原边缘到长江流域的扩散路线。
中国科研人员近日在对抗宫颈癌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他们研发的新一代宫颈癌疫苗有望抵御所有可致癌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记者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物诊断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获悉,该中心孔光耀教授团队研究发现了一种可以杀伤骨髓增殖性肿瘤细胞的新策略,或将为该类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治疗带来福音。
在世界经济论坛第12届新领军者年会召开前夕,世界经济论坛于17日发布2018年度青年科学家榜单,三位来自生物医药领域的中国科学家入围。
第30届国际聚变技术大会16日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墨西拿开幕,并在当晚举行了欧洲聚变核能创新奖颁奖典礼。中国科学家吴宜灿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科学家。
记者从吉林大学了解到,近日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赖良学团队利用新型单碱基编辑系统成功对家兔实现单碱基精确突变,培育出具有白化病、早衰症等遗传性疾病模型兔,这代表人类距离基因治疗时代更近一步。
显示 11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