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升级版的“600亿美元”过招后,特朗普挥舞贸易大棒的目的依然没有达到,反而用力过猛,直接威胁到“中国制造2025”。这也意味着,美国通过“232措施”威慑其他贸易伙伴的招数对中国失灵了。自然,对别国舞大棒、自己吃萝卜的“美国优先”,在中美贸易争端的前两个回合也未奏效。
4月16日,首届甘肃·祁连山高峰论坛开幕,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参会并发表演讲。他表示,中美贸易战不会改变中国经济良性发展趋势,因为中国新兴产业有巨大的内需市场,同时正逐步形成以自主研发为主的技术供给。
如果打贸易战,美国总统显然相信美国会获胜。本文作者指出,这种逻辑存在诸多错误:由于贸易基于全球供应链,“伤害”中国不可避免的意味着也伤害美国自身; 贸易战不仅关于对商品征税;贸易战不一定仅限于贸易;贸易战不仅赢在码头边,也赢在公众舆论的法庭上与投资者的思想里。
本文作者分析了中国拟施加的关税对美国行业和地方可能造成的影响。尽管全面贸易战对就业的影响不算大,但对美国标志性行业的波及较广。这些标志性行业的名单似乎是经过精心选择的,足以吓到美国的两个政党。
特朗普威胁将对中国进口商品追加1000亿美元惩罚性关税,而中国誓言“不惜一切代价”反击。如今,整个世界处于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糟糕的贸易战的边缘。现在的问题是,谁能令特朗普走出贸易战?
在这场硝烟味浓重的贸易战中,中美双方祭出的都是“加税”的重磅措施,而其实施的关键则是原产地问题,即上述税委会文件中强调的“原产于美国”的特定商品,同样的,美国232措施针对的同样是“原产于中国”的商品。那么,如何认定有关货物是否原产于美国或者中国,就成为关键问题。
欧盟坚持努力维持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并争取使美国和中国回归日内瓦谈判桌这一方案是正确的。但是,特朗普的战略已经开始对全球贸易架构造成了破坏,而欧盟当前没有备用方案。欧盟需要更加关注国内经济政策,从而降低对全球贸易的依赖。
中美两国针锋相对的关税公告使人们担忧全球两大经济体之间爆发贸易战,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市场反应表明,如果两国无法达成双赢的解决方案,贸易战将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破坏。
从抛出500亿美元征税产品建议清单,到考虑再对中国1000亿美元出口商品加征关税,美国方面几次三番加剧紧张关系,导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这一单边贸易保护主义行径引发了全球专家学者的极大担忧。他们纷纷表示,特朗普政府一再升级对华贸易摩擦,不但无助于缩减美国贸易逆差,还会造成金融市场不稳定等后果,这种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行径将损害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
在美国公布的301调查报告中,美方认为中国使用合资要求、股比限制和其他外商投资限制来强制或迫使美国企业转让技术。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东艳认为,美国拿“强制性技术转让”问题大做文章,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4月4日,美国依据所谓301调查结果公布了涉华500亿美元1300项出口商品的征税清单。中国商务部立即回应,拿出同等额度对美国进口产品的征税清单。在这场不断升级的贸易战当中,中美双方到底谁会是最后的赢家?贸易战真打起来到底谁怕谁?
对于不断升级的中美贸易摩擦,中方可能的应对举措有三种:第一,基于在摩擦中的非对称地位,处于守势和和进行必要的克制,以促使美方重回磋商谈判为要义;第二,审慎地将其视为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或不断升级;第三,很可能“中美贸易战”是特朗普要加的筹码;第四,避免殃及东亚国家及地区;加强产权保护,向WTO起诉美国;第六,推行“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第七,区分贸易摩擦级别,分别应对。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4月6日表示,一段时间以来,中美双方的财经官员并没有就经贸问题进行任何谈判,目前情况下,双方更不可能就此问题进行任何谈判。
随着特朗普政府准备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的贸易行动和投资限制,中国已表明其应对立场。中美双方正在就相关问题进行谈判。如果谈判失败,中国的反制措施将不限于关税。具体而言,中国的《网络安全法》可被用作一种贸易反制。
针对美贸易代表办公室刚刚公布的对华301调查征税产品建议清单,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第一时间发表谈话,表示中方坚决反对,并将于近日依法对美产品采取同等力度、同等规模的对等措施。
要驳斥美方挑起“贸易战”的理由,讲讲苹果手机和“大盘鸡”的共同点就够了~
美国政府近期频繁出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受到台湾各界高度关注。岛内专家学者在座谈会、记者会等场合或撰文表示忧虑,认为有关政策违反自由贸易经济规律,若“贸易战”开打没有赢家,对全球经济不利,台湾也恐受重伤。
尽管遇到了来自我国政府的强烈反对和美国国内部分企业家及学者们的质疑,美国总统特朗普仍然签署了总统备忘录,近乎吹响了对我贸易战的冲锋号,我们必须对此深入思考,把握住其真实意图,远近结合、积极应对,思考其真正的意图并作出精准施策。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高级研究员管涛指出,中美贸易争端对中国国际收支的短期影响渠道有三:一是信心渠道,即市场风险偏好的降低,促使资本逃离风险资产,加剧中国资本外流;二是贸易渠道,中国的对外贸易活动将会受到影响;三是金融渠道,两国贸易纷争包括投资保护主义措施,将影响中国的对外投融资活动。
近日,中美贸易战疑云密布,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称主要的征税对象还是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将参考“中国制造2025”计划,并特别关注计划中提及的10个主要产业。而美国白宫贸易政策办公室主任纳瓦罗28日接受采访时直言,此次美国征税就是针对“中国制造2025”计划。走出去智库(CGGT)编发高盛、兴业研究、西南证券的投行的相关研究报告,分析中美高科技竞争的原因和对中国高科技行业的影响。
显示 136 条中的 101 到 1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