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碳足迹”等词汇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的热门用语。这里的“碳”主要指二氧化碳气体。
19日6时许,随着对讲机传来“启动”的指令,位于南海珠江口盆地的中国海油恩平15-1平台响起设备轰鸣声,喷涂有蓝色“中国海油”字体的马达钻具开始缓慢下沉入海。恩平15-1平台正式开启二氧化碳回注井钻井作业。这是我国第一口海上二氧化碳回注井。
中国石化29日宣布,我国目前最大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建成投产。 这是国内首个百万吨级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
记者29日从中国石化获悉,我国首个百万吨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全面建成。该项目由齐鲁石化、胜利油田建设,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和标杆工程,具有重大示范效应。
2016年2月,海螺集团确立水泥窑烟气捕集纯化项目,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终于研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及装备。2017年10月,白马山水泥厂5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纯化示范项目建设成功。
2月2日,从三峡集团获悉,截至1月28日,世界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累计生产清洁电能突破60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80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968万吨。
近日,四川省清洁能源重点工程、全球首个超高海拔光伏实证基地——国家电投四川甘孜州兴川实证光伏电站(以下简称实证光伏电站)首批发电单元正式并网发电。
24日,记者从“青绿之约”青海绿色电力行动成果发布会上获悉,截至今年,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已连续5年实施“绿电”活动,累计清洁发电251.56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燃煤114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058万吨,新能源发电量占比从19.4%提升到31.8%,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方共赢。
记者14日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获悉,投运5年以来,山西送电江苏的±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累计输送电量超过1220亿千瓦时,相当于输送电煤427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11亿吨。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哈密—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今年累计外送电量已突破200亿千瓦时。这些电相当于605万吨标准煤,大约可以减排二氧化碳1633万吨、二氧化硫5.14万吨。
正值2022年中国“全国低碳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15日宣布,经过近10个月研发制造,中国海上首个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设备建造全部完成。
记者30日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获悉,自2017年6月投运以来,±800千伏山西-江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累计外送电量达1178.82亿千瓦时,约合电煤3537.53万吨,累计减排二氧化碳8722.08万吨。
近日,广西首场绿色电力交易完成,成交电量6600万千瓦时,预计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5.8万吨。此次交易的顺利开展,标志着广西开启了绿电消费新模式,充分发挥了市场作用激发供需两侧绿电消纳潜力,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记者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截至5月5日0时22分,世界在建规模最大、综合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白鹤滩水电站2022年累计生产清洁电能100亿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约30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838万吨,相当于种植3.3万公顷阔叶林。
记者从三峡集团获悉,截至5日凌晨,世界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今年累计生产清洁电能100亿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约30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838万吨,相当于种植3.3万公顷阔叶林。
年报显示,紫金矿业全年实现矿产铜58.4万吨、矿产金47.5吨、矿产锌43.4万吨、矿产银309吨、铁精矿42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9%、17%、15%、3%和10%。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4日发布消息称,由大连化物所和珠海市福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全球首套1000吨/年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中试装置,近日在山东邹城工业园区开车成功,生产出符合国VI标准的清洁汽油产品。
日本经济产业省将对回收二氧化碳并储存于地下的海外业务提供资金支持。
记者日前从中国广核集团了解到,2020年,中广核实现上网电量2721.9亿千瓦时,较2019年增长超过100亿千瓦时。全年清洁能源上网电量对应减排二氧化碳约2.2亿吨,环保效益相当于种植了超过61万公顷的森林,为全球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七国集团国家的经济复苏应与有效的气候政策并驾齐驱。换句话说:在评估G7国家的气候表现时,经济发展必须发挥核心作用。在这里,二氧化碳生产率是一个关键因素。相反,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特点仍然是单方面侧重于二氧化碳的绝对排放量。这表明,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发展已经完全脱钩。
显示 23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