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获悉,近期该所核聚变大科学团队利用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大科学装置(EAST),发现并证明了一种新的高能量约束模式,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和未来聚变堆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从中核集团获悉,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核心部件——被喻为ITER“防火墙”的增强热负荷第一壁11月22日完成首件制造,其核心指标优于设计要求,具备了批量制造条件。
日前,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EAST控制大厅里,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再次创造新的世界纪录,实现了1056秒的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这是目前世界上托卡马克装置实现的最长时间高温等离子体运行。
最近,中国“人造太阳”成功实现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创造新的世界纪录,让国人为之振奋。
日前,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在法国正式启动,标志着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项目进入安装阶段。作为当前世界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大科学工程,ITER计划承载着人类和平利用核聚变能的美好愿望,对于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能源、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当地时间5月28日,在法国南部卡达拉舍,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重达1250吨的杜瓦底座平稳落位于托卡马克装置基坑内临时支撑上,标志着杜瓦底座吊装工作圆满完成,拉开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主设备安装的序幕。
5日,伴随着主机线圈系统的交付,位于四川成都的我国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的全面工程安装拉开序幕。
日前,由中核集团承担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磁体支撑首批产品在贵州遵义正式交付,将被运往位于法国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现场,成为进入厂房并进行安装的首批基础性部件。
显示 8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