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表明,企业通过生产与贸易联系有助于将印度联为一体。这既促进经济增长,也促进政治统一。道路、通信和电力组成了三位一体的连通性,自2000年以来一直促进印度的GDP增长。不过,需要做的工作仍有很多。如果印度真的想成为单一市场,获得单一市场完整的经济与政治收益,那么必须修改相关法律。
“20年来,我们始终保持着稳健的增长势头,产业链升级和智能化改造进程的加速,保证了企业发展的增速以及可持续高位,而这些与我们抓住 一带一路 机遇,通过全球化布局打造的全产业链优势密不可分。”山东南山纺织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亮说。
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厅3月9日发布公告,将使用农药残留肯定列表制度(Positive List System,PLS)。其中,热带水果和坚果类食品已在2016年12月31日起开始实行该PLS制度,2018年12月将在所有农产品上推行。PLS制度规定,除标准中规定的允许使用的农药残留之外,其他所有物质在农产品中的使用限量都为0.01ppm。
2017年中国100强品牌总价值比上年增长6%,达到创纪录的5571亿美元。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经济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展现了发展和腾飞的活力。品牌专家王幸观察到,“智造+质造”将是中国品牌建设的趋势和方向。
据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统计,2016年,法国企业共并购93家德国公司,较2015年增长26%,是近15年以来平均水平(每年35个并购项目)的三倍。主要项目包括标致雪铁龙收购欧宝等。
越南工贸部近日公布的《2016省级竞争力指数》显示,约66%的被调查越南企业称在2014至2016年间需要支付“灰色费用”,比2008至2013年间高出约12到15个百分点。
连日来,已有127家美国企业向美国联邦第九巡回上诉法院联名递交陈述书,反对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入境限制行政命令,认为类似限制有损美国企业的竞争力。
东盟天津生态城商业中心商家入驻签约仪式近日在天津举行,来自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多个东盟国家的企业集体入驻位于中新天津生态城内的东盟天津生态城商业中心。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成为业界、学界和新闻传播界经常探讨的课题。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国家形象绝不是一个人的形象,也不是模糊的国家政体形象,而是国家、企业和个人的众生相。国家形象塑造不仅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而是活生生的个人、中资企业海外存在和中国制造、中国品牌形象,国家形象塑造不能靠宣誓,而需要在海外中资企业的行为、国人的生活及工作的细节中积聚。
“中国大企业在海外”会议,将于2017年1月18日在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举行。虽然中国的海外投资和金融近年来显著增长,但该国的大企业在海外正面临新挑战。
共享经济将不可避免地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共享经济的现状,调查了促使共享经济出现的潜在经济、技术、社会和政治因素,并且预测了未来几年这一领域的增长前景。
中国银行金边分行行长陈长江在活动中表示,中行金边分行能取得现在的成绩,离不开企业的支持,举办这个活动旨在搭建平台,推动企业之间分享经验,帮助企业同专家学者、政府部门面对面沟通、交流,减少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困难,并为企业提供专业、高效的问题解决途径和方案,融合大家的智慧,促进...
往事越千年,关山变坦途。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地跨古老丝绸之路两端的中国、意大利也迎来更加密切的经贸往来。在浙江日发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日发精机公司)董事长王本善看来,中意两国都是“一带一路”重要国家,而提高技术、促进发展和开拓更大市场,既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题中之意,也是中意两国企业的共同诉求。
重点查处无证勘查开采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非法开采(含资源回收)矿点,及时拆除非法开采的地面设施,没收采出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
随着新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进一步推进,中国银行新疆分行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挥国际化优势,全力支持企业“走出去”。
1至10月,欧盟28国在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53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5%,远高于同期我国实际使用外资4.2%的增速。针对近期欧盟频繁指责中国投资环境恶化,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17日表示,外商在华投资环境的好坏,最终由市场和企业说了算。
据介绍,汇丰银行在今年5月至7月间,面向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600家企业进行了有关“一带一路”的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全球平均而言,了解该倡议的受访企业达41%,其中亚太和中东北非地区认知度最高,均超过一半,分别达58%和50%。
一字排开的洽谈桌、各国语言无缝切换、洽谈内容涉及多个领域……10日,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352家企业与国内459家中小企业齐聚广州,在技术合作、商机整合和全球价值链融入等方面开展了近1000桌次的“一对一”“面对面”的现场洽谈。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并不断收获早期成果,各界人士逐渐形成共识,那就是“走出去”企业需要大力提升软实力。如果说一段时间以来,软实力更多的是用于各国国家层面的战略考量,那么至今在实践中,更多“走出去”企业已经在软实力方面边做边学,提升软实力已成为“走出去”企业不可或缺的功课。
显示 712 条中的 681 到 70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