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新兴发展中大国和影响力日益上升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适应全球化新形势和世界政治经济新变局,积极引领全球化进程和全球治理体系的调整,正是我们需要向国际社会提交的“答卷”。
在国际关系发生巨大变化、全球治理出现从“西方治理”向“东西方共同治理”转变的全新格局的历史新时期,中印作为亚洲的近邻和发展中大国,同为G20和“金砖国家机制”成员,如何在全球治理和全球化呈现大变化、大调整的今天,稳妥处理两国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改革,将对两国乃至亚洲和世界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中国经济经过这些年的艰苦努力,已经触底并开始进入新的增长平台。这其中,推动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因素有三:一是终端需求,即消费和基础设施投资及房地产里面于民生相关的部分;二是生产性投资,就是用于再生产的投资;三是存货的变化,今年上半年数据表明,终端需求趋稳、生产性投资触底回升,存货开始回落。还有中央强调的大都市区的建设,即新型核心城市+大批小城市/城镇组成的城市网络。
外交部原副部长、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暨南大学21世纪丝绸之路研究院名誉院长何亚非表示,广东应以进一步扩大开放为抓手,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此作为广东自身发展和落实“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环节。
一带一路倡议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连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五大领域,其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民心相通。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近年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交流机制日益完善,发展快速。
中美关系每次经历美国政府的更替,都会有一段磨合和调整的时间。这并不令人意外。中国对此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自两国元首今年上半年海湖庄园会晤以来,经过双方特别是中方的积极努力,合作、协商解决两国关系存在问题的势头初露端倪,双方均表示将继续推进双边关系向有利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方向发展。然而,特朗普政府如今却突然对华发起“301调查”,给两国经济乃至政治关系带来了较大变数。山雨欲来风满楼,本已开始晴朗的天空又增添了不少乌云。
近年来,许多中外学者都在思考一个世纪性问题:“后美国时代”是否已经到来,它会将世界引向何方?经过这些年世界格局的不断变化和调整,答案恐怕是“后美国时代”不仅已经来临,而且开始加速形成。
世界变化日新月异,技术革命、文明冲突、贫富矛盾、非传统性安全问题,各种矛盾、问题和思潮在全球化助推下,在社会和国家内部以及国家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碰撞与内外张力。一方面,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另一方面,地缘政治矛盾升级,全球性挑战不断涌现,国家利益与国际社会利益的错配和冲突时常发生。无时无刻不在的高度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催生了国际秩序的大变化、大动荡、大调整。这已经成为世界政治的“新常态”。
显示 8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