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外贸重镇,面对疫情,深圳不断克服困难,畅通生产和运输渠道,助力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
日前,商务部、发展改革委等研究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据了解,此次修订立足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增加鼓励外商投资的领域。
近日,商务部印发《关于发布首批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认定名单的通知》,山西省太原市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等13家产业园入选该名单。首批认定的13家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主要位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城市群的核心区域,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较好条件。
2019年8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宣布,江苏、山东、黑龙江、云南、广西、河北六省份获批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中,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范围119.97平方公里,涵盖南京、苏州、连云港3个片区。这个消息标志着连云港将承接国家开放新机遇。
山西22日对外公布“十四五”新产品路线图,以期借助消费升级融入全球产业链。 当天上午,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解读《山西省“十四五”新产品规划》。官方表示,到2025年,山西将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山西制造”产品体系。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仍然在全球蔓延,已经对中国与西方世界的经济、世界秩序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与西方世界接下来如何自我调适以在后疫情时代顺利、迅速复苏,是世界各国政府都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日前,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11月我国外贸出口增长21.1%,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已超过29万亿元人民币,比2019年同期增长1.8%。事实上,从2020年9月开始,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已连续3个月保持正增长,成功扭转了下行态势,表现明显好于预期。
后疫情时代,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动力何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等一系列负面因素影响,对于经济增长的信心比黄金更为重要,而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和国际机构不断地把这份信心寄托于中国。
2020年5月,中欧班列迎来月开行首超千列的时刻,这一铁运运输价值前所未有的姿态被市场重视。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欧班列更是成为“生命线”,运输了大量抗疫物资和部分产业零部件,助力全球供应链维持稳定。
6月10日举行的虹桥国际经济论坛高端对话专题活动上,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表示,面对疫情对“两链”的冲击,探讨如何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稳定,企业和政府如何应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的冲击引人注目,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布局也在动态调整中。但应看到,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依然占据重要位置。
中国美国商会的最新调查显示,长期来看,中国仍是大多数在华美国企业看好的重点市场。在华美国企业投资中国的信心和战略没有改变,对中国的长期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各方守望相助,在共同抗疫中,携手推进项目建设。“一带一路”朋友圈更加团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天津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干部下沉、政策下地,抓“龙头”、带“龙身”,规上企业复工率超过99%,“链式复产”为“双战双胜”提供有力支撑。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造成部分国家生产停滞继而引发全球产业链断裂的风险。面对复杂局势,中央企业海外项目在做好防疫抗疫的基础上,在能源供应、技术攻关、保障物流等方面下功夫,助力稳定全球产业链。
疫情持续蔓延对处在全球生产体系核心地位的国家和地区影响巨大,造成部分国家生产停滞继而引发全球产业链断裂的风险。面对复杂局势,中央企业海外项目在做好防疫抗疫的基础上,在能源供应、技术攻关、保障物流等方面下功夫,助力稳定全球产业链。
在保障国内疫情防控的同时,我国企业加班加点,扩大产能,千方百计为全球抗疫提供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对重点产业链的固链强链来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
随着国际疫情持续蔓延,部分国家生产停滞继而引发全球产业链断裂的风险上升。面对严峻态势,有关中央企业以海外项目为抓手,在做好防疫抗疫的基础上,在能源供应、技术攻关、保障物流等方面下功夫,助力稳定全球产业链。
商务部部长钟山30日说,要加强防疫物资国际合作;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维护全球开放合作环境。
新冠肺炎疫情会动摇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吗?答案是否定的。 的确,疫情在初期给中国制造企业带来暂时性困难,对全球供应链的正常运转造成扰动,这种扰动通过贸易渠道传导到全球产业链上。不过,随着企业复工复产遇到的阻力和突出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显示 26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