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高丽指出,通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亚洲国家不仅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亚洲奇迹”,而且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亚洲机遇”,积累了“亚洲经验”。
本届博鳌亚洲论坛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领导人与政府高官、中国与沿线国家的部长和企业家展开多种形式对话。中外代表都期待“一带一路”可以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为推进全球化提供新的动力。
中俄专家3月6日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对外政策”论坛上表示,“一带一路”是推进全球化的新模式,旨在实现不同国家间的合作共赢。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建议在经济全球化步入新十字路口的当下,我国应该在“一带一路”战略基础上推进以自由贸易为主线的开放转型,加快形成“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制度安排。
文章称,中国在当今世界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从最近由北京主导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投行的建立等可见一斑。
面对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思潮下的种种“筑墙”行为,中国最好的应对之策便是全面深化改革,让国门更加开放。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中远海运旗下港口业务主体公司中远海运港口有限公司有意参与西班牙最大集装箱港口阿尔赫西拉斯港下属集装箱码头的竞标。对此,张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作出上述表示,虽未正面回应竞标阿尔赫西拉斯港事宜,但表示投资控股国外码头,并加强控股经营的能力,已经被该公司明确为国际化发展战略。
上海纽约大学全球中国学助理教授玛丽亚·阿黛尔·卡拉伊认为,迄今为止,全球秩序一直以美国的权力为基础。中国正逐步扩大在联合国的影响力,加强金砖国家的作用,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机构,并抱有将人民币打造成全球货币的梦想。卡拉伊表示,中国希望改善而非逆转全球化。
本文探讨了全球化对社会凝聚力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
本政策文件分析了全球化未来的经济情景,并就如何提高世界贸易体系的有效性和弹性提出了改革建议。
全球化远未消亡,由中国和数字经济驱动的新全球化正在出现。
在20世纪,资本和生产实现全球化。如今,数字化已令劳动力对经济活动的贡献全球化。随之而来的将是快速变革,国家和多边机制可能难以保持领先地位。
就欧洲而言,全球贸易的作用一如既往地重要,因为全球贸易流动支撑着数十万家公司和数百万个就业岗位。大力参与“新全球化”,也是欧盟未来在技术驱动行业具有竞争力的关键。
毫无疑问,全球贸易体系不可能也不能够同时分裂和整合。作者认为,全球化将进入一个新阶段——“碎片化”一体化。
本文主要讨论了货物贸易,并简要介绍了全球化的其他渠道。
作者认为,世界似乎正在走向一个更加碎片化的全球化。不过,这一过程需要时间,不会影响所有的贸易流动。
在安徽合肥举行的2022世界集成电路大会上,半导体企业汇聚一堂,就半导体产业人才、技术、市场等发展话题展开深入探讨,不少头部半导体公司表示持续看好并将深耕中国市场。
全球化并未消亡,它甚至可能不会消亡,但它正在改变。
受疫情影响,海外采购商不便来义乌,传统的“面对面”洽谈模式遭遇挑战,义乌商城集团借助Chinagoods数字化场景,构建高精度、宽纵深、无边界的“云采洽”,让义乌市场经营户感受到了拥抱数字化和全球化的魅力。
全球化不是一个阶段,它是一股无法阻挡的力量。
显示 360 条中的 101 到 120 条结果
上海举行第八届进博会“进博专线”发车仪式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幕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2025赤水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