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7年,西域都护班超派遣副使甘英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途经十余国,往返三万八千多里,到达古波斯地区后临海遥望大秦,遇阻而返。又过了69年,大秦安敦王朝遣使经海路终于到达东汉。从此往后,海陆兼济,贸易不绝。这是中国正史中对古代中国与古代欧洲直接来往的最早记载。
中国与非洲,远隔千山万水,但路途的遥远从未阻隔双方交流的愿望。秦汉以降,丝绸之路逐渐形成,中国的丝织品源源不断输往中亚、西亚和欧洲,又渡海抵达非洲。又有海上一路,自唐以来,历经磨难扬帆西行,经南亚中东,抵达非洲东岸,明朝时郑和船队更是为中国与非洲国家间友好交往书写壮伟篇章。
“一带一路”大大推动了中国与拉美的贸易升级,玛岛港扩建意义愈发突显。按照扩建计划,玛岛港将升级为运河大西洋侧唯一可停靠15万吨级集装箱船的港口,将拥有3个“超巴拿马型”集装箱专用泊位,项目一期建成后年通过能力将达500万标箱,项目全部完工后年通过能力将达1100万标箱。
跨越千年时空,现实呼应历史。“一带一路”倡议,让互学互鉴的潮流再一次沿着丝路足迹在中东地区蔚然成风。赴华求学,研究中国,学习汉语,是潮流更是时务;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是机遇更是理想。学问,在焕发青春的丝路上,又一次激荡起竞逐的千帆。
从非洲之角的东非半岛一路向南直抵南非好望角,是一条绵延数千公里的西印度洋海岸线。历史上,中国航海家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曾多次抵达现在的东非沿岸,播下了中非友谊与合作的种子。
“那高大的巨人一步一步长大,无边无际的稻田、土地、建筑,它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注目:‘你怎么长大得这样快,我的兄弟!’”这是智利大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聂鲁达在《向中国致敬》中写下的诗句。中国改革开放飞速发展40年,中拉合作大步向前40年。拉美在注视着中国改革开放每一步发展的同时,也从中汲取着自身发展的营养。
1978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发展翻开新的一页。40年来,来华的欧洲专家上百万人次,成为这项伟大事业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他们见证着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参与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进程,推动着中欧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在63岁的俄罗斯人亚历山大·泽连科夫眼中,是一段活生生的国家跨越式发展史。这位曾经的苏联驻华外交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北京“大多是平房”,很多人“冬天用煤炉子取暖”,“街道就是自行车的海洋”,“最不可思议是,在中国,自行车原来可以做很多事,例如搬运一个三开门的大衣柜”。
突尼斯人卢特菲·拉吉米自称是“中国合伙人”。上世纪90年代初,年轻的拉吉米跟父亲学得一身机修技艺。正巧赶上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在突尼斯招聘机修工,他很快谋得一份在工地上修车的差事,就此开始了与中国企业的合作。这一合作,就是20多年。
1987年9月,初到北京求学的约旦学生阿拉法特看到大街上如潮的自行车流,以为遇上了“自行车比赛”……时光荏苒,如今已是成功跨国贸易商的阿拉法特仍忘不了当年的其情其景,在感叹中国大地发生巨变的同时,更庆幸自己赶上了中国“春天的潮流”。
清晨7时,美国康涅狄格州小镇沃特敦的“全球转向系统公司”工厂车间里,59岁的波拉埃尔在生产线旁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她还记得,10年前当得知这家汽车零配件供应商要关门时,自己和同事们有多绝望。“后来中国老板接手了工厂,现在生意越来越好了。”波拉埃尔说。
亲望亲好,邻望邻好。改革开放40年来,亚太地区许多邻国见证和参与了中国的发展进程,同时也收获了共赢果实。40年来的记忆,更成为今天继续前行的力量。
显示 12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