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诸多优质产品成为新的“明星展品”,引来不少采购商和专业观众的驻足停留,一年一度的进博会也成为越来越多共建国家展商和优质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平台。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多来,已经取得巨大成就,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塞尔维亚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伊沃娜·拉杰瓦茨近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助力共建国家现代化发展,对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和完善全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上海将切实增强金融的安全可控能力,更好履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和共建“一带一路”三大任务。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建议,上海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需要进一步开放上海金融市场,可考虑以目前齐全的人民币金融要素平台为基础,扩展成为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金融服务平台。
孟加拉国是首个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南亚国家,过去几年中孟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取得了多项积极成果。孟加拉国日前完成第12届国民议会选举并成功组阁,总理谢赫·哈西娜公开表示未来五年主要目标是促进孟经济发展。中国企业应抢抓孟大力发展经济的良好时机,积极在孟布局,扩大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第二届“一带一路”老—中合作论坛12月7日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论坛期间,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和老挝中华时报社联合发布“丝路直通车”双语信息专栏,在老挝《中华时报》移动客户端上线。
在“一带一路”项目完工后,非洲国家必须迅速调整方向,最大限度地利用中非合作论坛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两个能为非洲产品打开中国市场的重要论坛。
当前全球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步伐加快,绿色能源合作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充分发挥在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等领域优势,运用中国技术、产品、经验等,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为当地发展持续注入绿色动力。
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举行的第六届“一带一路”服务贸易合作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在全球数字科技发展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为共建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带来机遇,数字化浪潮也将为“一带一路”相关合作注入新的生机。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主办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就、挑战与路径选择”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对如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可持续性及机制建设、未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现实路径等议题提出真知灼见。
6月2日,中国和阿根廷两国政府代表在北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阿根廷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规划》。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合作、经济增长和互联互通,已成为世界和平的推动力。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各类境外合作区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发挥出显著的促进作用,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和抓手。
北京通过数字集聚构筑新业态,日本应学习中国的一些有益经验。
“一带一路”的已有多边机制,包括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上海合作组织等。“一带一路”项目的多边化,应当增加第三方合作,包括与欧洲、欧盟、俄罗斯、澳大利亚这些国家的合作,参与方越多,项目就越安全。多边化包括建立次区域多边机制。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1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愿同越南、老挝以及其他志同道合的国家一道,继续携手共建“一带一路”,推动这一倡议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显示 15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