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多地积极探索多方主体与贫困户利益紧密联结的增收模式,根据贫困户的生产能力、产业发展特点,优先扶持带动作用强、适合以贫困家庭为单元进行生产经营的项目,培育种植、养殖、旅游及民族用品加工等扶贫主导产业。
随着内蒙古二龙屯有机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等9家企业18日获得首批“蒙”字标认证证书,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打造的区域品牌“蒙”字标正式亮相发布。今后,内蒙古将通过对企业开展“蒙”字标认证,擦亮“内蒙古制造”,推动更多优质绿色农畜产品走向全国和世界。
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最新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区1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11种的产量实现了增长;“十三五”以来,全区工业规模在壮大、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新能源发展进入“快车道”。
总投资达137.5亿元的“火风光储制研”一体化示范项目9日在内蒙古通辽市正式开工建设。
11月3日14时11分,伴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一列编组62个集装箱、满载锯材的中欧班列,从俄罗斯伊尔库站始发,从二连铁路口岸入境,发往成都局集团公司城厢。标志着今年经二连铁路口岸出入境的中欧班列突破20万标准箱。
拿到3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青年创业者吕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自己创办的教育机构终于可以扩大规模,解决教师、员工的工资难题了。
“7台NTE240电动轮矿车首次成功出口欧洲市场,这件事太令人振奋了。”23日,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国际贸易部负责人王宇说道。
9月17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根治拖欠农牧民工工资专项工作组、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举办的“内蒙古和谐劳动用工服务系统”上线启动仪式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获悉,今年以来,内蒙古各金融机构累计向奶业全产业链发放贷款137亿元,以此助力奶业振兴。
记者日前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等部门获悉,为解决奶源基地建设滞后等问题,内蒙古将打造一批乳业产业集群,预计到2025年乳业全产业链产值达3000亿元。
今年,作为中国乳业大区的内蒙古自治区安排4亿元专项资金扶持乳业发展,进一步放大资金支持效应,全面推进奶业振兴。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刘永志9月1日在奶业振兴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的情况。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解到,内蒙古已完成“复工复产”任务,恢复常态化企业运行机制。
近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上海庙经济开发区的山东能源内蒙古盛鲁电力有限公司1号机组首次并网一次成功,所发电量通过直流通道输送至山东临沂,该项目正式进入带负荷试运行阶段。
阿尔山市横跨大兴安岭西南山麓,是我国重要的木材供应地。作为一名“林二代”,19岁时,于久江便加入伐木大军。“那时候起早贪黑上山砍树,两头不见日头。”他回忆说,当时条件简陋,油锯不够用,就拿弯把锯手工砍木头。有时汽车进不来,要靠手拉肩扛或马车运木头。
30日上午,呼和浩特新机场建设动员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行,标志着呼和浩特新机场项目正式进入建设阶段。该项目建设期初步定为4年,计划2023年12月全场工程竣工验收,2024年7月转场运行。
记者28日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获悉,今年以来,内蒙古深入实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农畜产品总体合格率达98.5%,质量安全状况平稳向好。
中国·内蒙古现代能源经济发展指数28日在京发布。指数量化评估了内蒙古能源综合发展水平,是全国首支能源经济综合评价指数。
记者从内蒙古农牧厅了解到,2020年自治区农牧厅计划安排2亿元资金,对部分奶牛中小规模养殖场进行提升改造,以稳定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奶源供应,提高加工水平。
记者从12日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夏季旅游“云”发布会上获悉,为全面恢复和提振旅游产业,呼伦贝尔市利用网络平台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今年夏季旅游重点推出5条精品线路。
2019年12月30日,内蒙古首条进京高铁正式开通,时隔183天后的今天,内蒙古再次迎来全新的草原高铁——喀左至赤峰高铁。阵阵汽笛,让内蒙古的高铁里程不断增加,也让京、蒙、辽三地联系进一步密切,赤峰这座内蒙古人口第一大市从此迈入崭新的“高铁时代”。
显示 421 条中的 201 到 22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