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0日圆满落下帷幕。中国克服新冠疫情影响,为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付出巨大努力,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评价。
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长官黄熙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冬奥会上,争金夺银固然关键,但中韩两国在竞争中建立起合作与友谊更为重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7日在京举办涉疆问题新闻发布会,围绕新疆体育代表团参加北京冬奥会、新疆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等情况,通过现场媒体记者提问、视频连线等方式,回应社会关切。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3日强调,奥运会能促进世界和平。
近日,泰国国际奥委会委员帕塔玛表示,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代表着大型体育赛事在与新冠肺炎疫情的较量中获胜,这与严格的防疫安排、全体北京冬奥会参与人员的齐心协力密不可分。作为东道主,中国在多个方面将冬奥会推向了更高水准,而本届冬奥会各项体育基础设施也将惠及当地民众。
尽管北京2022年冬奥会被刻意政治化,但这种企图未能得逞,这场国际体育赛事还是本着团结和合作的精神成功举行。
在2008年奥运会结束近14年后,一个截然不同的中国——更富裕、更强大——为全球观众奉献了一场意在让他们安心,同时也让他们眼花缭乱的表演。它所传达的信息是,中国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证明自身的崛起。
随着气候变暖和天气模式的改变,人们越来越依赖人工造雪,来满足度假者和运动员的需求。北京冬奥会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完全依赖人造雪。据国际奥委会说,北京冬奥会的电力需求通过百分之百的可持续生产得到满足。这是令人鼓舞的,希望有助于全球对环境友好型技术的采用。
北京冬奥会已经落下帷幕。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之际,为让这场重大的体育盛会精彩纷呈,举办方可谓竭尽所能。北京冬奥会将因诸多理由而被载入史册。
国际奥委会将北京冬奥会称为有史以来“性别最均衡”的一届冬奥会,女性运动员人数占到运动员总人数的45%,创下纪录。这一比例高于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41%———以及1924年法国夏蒙尼冬奥会(即第一届冬奥会)的4.3%。
备受关注的北京冬奥会的举行,是中国人民向世界传递两个重要信息的特殊时刻。第一个是和平。在美国近年来主导破坏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的攻势以及挑起与俄罗斯的紧张局势之际,这一和平信息至关重要。
立春这天开幕的北京冬奥会,反映了当下中国的创新与突破,展现了国民自信的气质,折射出中国硬实力与软实力结合的巧实力。
冬奥会是中国展示其成就的又一次机会。中国正在招待数十位出席冬奥会的国家领导人,这是一个新兴世界的象征,也是中国和俄罗斯未来可能如何合作的象征。
中国举办本届冬奥会是为了声望和影响力,这不是因为它认为还需要证明什么(因为在2008年奥运会上已经得到证明),而是因为它想将冬奥会作为当前实力的展示。
北京冬奥会使得人们对冰雪运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持续高涨。冰雪运动的兴起有力促进了我国冰雪经济发展,冰雪制造、冰雪服务、冰雪基础设施建设、冰雪科技、冰雪人才培养等产业链条逐步形成,冰雪文化、体育、娱乐、旅游等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冷冰雪”正逐渐释放“热效应”。
尽管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成功挡不住政治口水,但全球运动员还是聚集在象征着公平竞争、团结友爱的五环旗下。从这个角度来说,北京冬奥会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4日,“中韩建交30周年暨北京冬奥会应援之夜”在韩国平昌郡举行。来自中韩两国的各界人士参加了当天的活动,并一同观看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周五晚间于北京举行的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开幕式令人心旷神怡。北京在举办重大活动方面的成绩已得到验证。毋庸置疑,尽管存在政治纷扰,奥林匹克精神仍将大放异彩。
一批“安徽产”高新技术产品如全色光显、科大讯飞、宾肯电气等将亮相北京冬奥会。
1月12日,国家体育总局委托国家统计局开展的统计调查显示,自2015年成功申办北京冬奥会以来,全国居民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
显示 31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