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在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与马来西亚有关部门负责人交换关于人工智能、北斗应用、数字经济等三份合作文件。
10月24日,第三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召开,会议期间,《北斗产业发展蓝皮书(2024年)》正式发布。蓝皮书显示,北斗系统服务及相关产品已输出到130余个国家。
本文分析了“北斗”相对于GPS的优势、美国落后的原因。
记者从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铁五院)获悉,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北斗铁路行业综合应用示范工程日前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为中国建立铁路行业北斗“应用+标准”双重体系奠定了基础,有力促进了中国北斗和中国高铁两张“国家名片”的深度融合。
中国移动与宁波市政府15日联合举办“精准时空,智驾未来”5G+北斗高精度定位行业大会。相关专家表示,5G与北斗相互融合将构建数字化基础设施,能够更好地赋能千行百业,随着各种应用场景、应用案例逐步落地,5G+北斗未来可期。
16日,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委员会等单位主办的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长沙开幕。
今年以来我国北斗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各种北斗应用在越来越多行业实现落地。专家认为,未来北斗应用领域的边界会持续突破,时空智能服务将成为驱动产业纵深发展的核心方向,业界则需要进一步增强应用创新。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各类场景的智能应用,率先在交通领域落地。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北斗系统首任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曾寄语北斗“天上好用、地上用好”,并指出卫星导航技术与各类信息技术相融合,正在开启人类更精确利用时空信息的新时代,一个新时空服务体系正在构建,结合信息服务的巨大产业正在形成。
北斗已是联合国认可的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之一。
“开展北斗应用,投入使用的北斗终端套数快速增长,2019年新增20%;依托海外业务资源及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推进北斗应用。”
19日凌晨,随着两颗组网卫星顺利升空,我国成功完成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按照计划,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将于年底正式开通运行,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迈出从国内走向国际、从区域走向全球“三步走”战略的“关键一步”。
随着第三十、三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3月30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此次发射的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北斗三号第七、八颗组网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并以开放的胸怀加速融入世界。
首届“一带一路”老挝-中国合作论坛于2月2日-3日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作为本次论坛的亮点之一“中国北斗+导航+遥感时空信息服务‘一带一路’”分论坛引起各界格外关注,设置的展厅中来自中国的无人机、导航和遥感技术吸引了大批老挝观众。
首届中阿北斗合作论坛于2017年5月24日在中国上海举办。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提供北斗高精度服务的基础设施,目前主要有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是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共建共享”的原则,择优确定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总承,构建全国一张网,已经完成全国1200个站网的建设,建立了全天候、分级响应的运维体系。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发展和应用将对全世界开放,为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免费服务,积极与世界各国开展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各卫星导航系统间的兼容与互操作,推动卫星导航技术与产业的发展。
日前,京津冀三地经信,工信部门联合发布《京津冀协同推进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7—2020年)》,三地将联手打造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聚集区,共同推进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中国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逐步为全球提供服务。推动北斗“走出去”的武汉光谷北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光谷北斗)近日表示,它将首先在泰国、斯里兰卡打造北斗国际合作“样板间”,再将北斗科技合作推广至东盟10国及更多亚非国家。
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丁常云在一件提交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提案中,建议用活全国博物馆馆藏的49件国宝文物,开展“中华北斗文化巡展”,向同一个北斗信仰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传播北斗文化和时代价值。
显示 22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