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能否顺利实施不仅需要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也需要域外关键大国的理解和支持。在众多域外国家中,美洲地区的国家,尤其是美国的角色最为突出,这凸显了把握美国态度的必要性。本文所监测美国和加拿大智库和专家总体上肯定“一带一路”倡议对区域经济和全球商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认为该倡议前方的道路并不平坦,面临政治、金融、技术、安全等诸多挑战。除了中国自身需要加强外交策略之外,美国也应利用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丰富的人脉资源以及运营和管理经验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倡议能否顺利实施不仅需要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也需要域外关键大国的理解和支持。在众多域外国家中,美洲地区的国家,尤其是美国的角色最为突出,这凸显了把握美国态度的必要性。本文所监测美国和加拿大智库和专家总体上肯定“一带一路”倡议对区域经济和全球商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认为该倡议前方的道路并不平坦,面临政治、金融、技术、安全等诸多挑战。
“一带一路”是我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践行合作共赢理念的重要倡议,是助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抓手,对探寻新的区域经济增长之道,全面提升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开放型经济水平,开创地域新型合作,实现共同繁荣、跨越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美国大部分都市,包容性增长依然是例外,而不是规则的。当地社区若被重塑为影响雇主和工人的社区,则应对当今最典型经济挑战的可能性就更大。本文探索了美国都市经济包容与增长间的联系,对企业和工人的影响,以及区域经济策略如何消除阻碍包容性增长的壁垒。
本文着眼于太平洋区域发展中成员国为提升连通性所作出的努力,包括扩大互联网和其它信息通信技术连通,提升和维护传输网络,加强投资便利性。提升连通性的最终目标是将太平洋地区的人们连接起来,使他们能够获得商品和重要的社会服务,以及区域和全球性经济机会。
为应对迅速变化的全球和地区格局、现有和新兴挑战、补充现行国家计划,以及更好地连接政策、项目和人员促进共同繁荣和可持续发展,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成员国在2016年就制定一项新型长期战略达成一致。
中国的快速发展以及特朗普政府政策优先级的不确定性是推动澳大利亚、印度和日本形成更为密切合作伙伴关系的动力。对国际秩序和区域稳定的可靠性与可持续性的疑虑促使澳大利亚、印度和日本发展新的合作形式以应对不确定性。
“一带一路”不仅是陆上的对外开放和区域联动,而且是海上对外开放和区域联动。无论是中国的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每个地区都拥有机遇。这种机遇需要各地在对外开放和区域联动上作文章。它不仅仅是一个地区的对外开放,而是整个区域的相互开放、相互之间的协作,以及整体上的对外开放。
“中国老工业基地转型可以借鉴德国鲁尔地区的经验,破解转型发展困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近日就“我国老工业基地转型”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与德国鲁尔地区从转型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基本方向来看,有相似之处,可以充分借鉴鲁尔地区转型发展的经验。
近年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许多曾经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内外条件出现了显著乃至重大变化,传统的增长动能日渐式微。保持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继续发挥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需要寻找新的增长动能。从空间上看,国民经济由区域经济构成,区域发展格局的变动必然影响国民经济的成长和发展,经济增长新动能蕴藏于区域发展格局的变动之中。
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表明亚洲应有自己的区域机制,用以减轻系统性风险、延缓危机蔓延,这促成了东盟+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东南亚央行组织(EMEAP)和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中央银行会议(EMEAP)的成立。鉴于这些区域组织的工作目标的性质以及/或较小的规模,它们应该补充而不是取代现有的国际组织。
卞永祖指出,新西兰对中国参与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抱有积极态度。他分析说:“去年秘鲁利马举办APEC领导人会议期间,两国政府同意自贸区升级谈判,这为中新两国各层次、各领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中国与其它国家建立自贸区的典范,也向其它国家展现出提升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关系实为明智之举。”
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五次提及“一带一路”,词频不低于2017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主线“深化供给侧改革”。报告还特别提及高质量办好2017年5月的“一带一路”合作高峰论坛。可以预见,关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讨论,尤其是中国借“一带一路”在区域乃至全球经济治理中担当何种角色、以何种方式处理与既有区域秩序与国际制度的关系,将持续成为今年的国际舆论热点。
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不仅为加快构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实现国家战略奠定了基础,而且对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今年3月,《国务院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正式公布。意见提出,要在泛珠三角“9+2”区域内,引导产业有序转移承接、共同培育先进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组团式承接和集群式发展。
纵观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各种构想,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基本黄了,RCEP则红火了,为何反差如此明显? RCEP是由东盟10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10+6”),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
大湄公河次区域(GMS)1992年由亚行发起成立,便成为本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机制之一,多年以来,GMS经济合作机制一直秉承着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提高次区域竞争力,推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经过多年的发展各方面的合作卓有成效,不仅向次区域各国展现了更加美好的前景,而且对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显示 63 条中的 41 到 6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